偷税与未申 (报纳税的区别)

日期:2022-09-09 06:21:14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01、未申报纳税的定义

  未申报纳税,是指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造成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

  对于未申报纳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对于偷税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下我们就对比两者的相似处与不同之处。

  02、偷税与未申报纳税的相同处

  未申报纳税行为与偷税行为的共同点在于:

  1.都存在不进行纳税申报的行为;

  2.结果都造成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

  3.处罚后果都是补税+滞纳金+罚款(税款金额0.5倍-5倍)。

  03、偷税与未申报纳税的区别

  两者不同之处在于:1、适用主体不同;2、行为要件方面,是否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3、法律后果方面的附加惩罚不同;4、税款追征期限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1.适用主体不同

  偷税适用的主体为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而未申报纳税只适用于纳税人。

  2.行为要件方面,是否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

  如纳税人在取得应税收入后未申报纳税,税务机关因一直不知情故没能通知纳税人申报纳税,此时纳税人就处于未申报纳税状态,不构成偷税。之后,如被税务机关发现后通知申报而申报纳税了,纳税人可能会被税务机关以存在未申报纳税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如纳税人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话,则该纳税人将构成偷税。实务中,税务机关往往会通过发送《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税务事项通知书》等方式通知纳税人申报纳税。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已经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或者扣缴税款登记的纳税人(除自然人以外的其他主体),在法定的纳税申报期未申报纳税的话,将视为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无需税务机关另行专门书面通知。

  只有对于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自然人),或尚未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扣缴税款登记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才需要税务机关另行专门书面通知。实务中,税务机关往往会通过发送《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税务事项通知书》等方式通知纳税人申报纳税。

  法条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一)项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

  (一)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已经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或者扣缴税款登记的;

  (二)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书面通知其申报的;

  (三)尚未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扣缴税款登记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经税务机关依法书面通知其申报的。

  案例链接:

  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地方税务局稽查局、商丘市经济开发区金福泰电动车厂税务行政管理(税务)再审行政判决书【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9)豫行再72号】

  二审法院另查明,电动车厂于2017年1月3日办理地税登记。

  二审法院认为:该案争议焦点是电动车厂未缴纳税款的行为是否构成偷税。地税稽查局认定电动车厂自2012年至2017年4月未缴纳城建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一)项规定,认为电动车厂已办理税务登记而未缴纳税款,其不缴纳税款的行为属于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情形,已构成偷税。

  3.法律后果方面的附加惩罚不同

  虽然偷税行为与未申报纳税行为在税法上的处罚后果均为:补税+滞纳金+罚款(税款金额0.5倍-5倍)。但对于偷税,还有附加惩罚效果。

  (1)对于偷税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的话将触犯《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构成偷税罪,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而未申报纳税则不存在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可能性。

  (2)《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信息公布管理办法》中将偷税行为列为重大税收违法行为,纳税人可能会因偷税行为而被税务机关将其纳税信用级别降为d级,一旦降为d级将会被重点监管。而未申报纳税行为则后果没这么严重。

  4.税款追征期限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对于偷税的税款追缴不受追征期限制,即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追征。

  对于未申报纳税的税款,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所谓的特殊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八十二条的规定,为未缴或者少缴、未扣或者少扣、未收或者少收税款,累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简而言之,未申报纳税税款金额小于等于10万元的,追征期限为3年;金额大于10万元的,追征期限为5年。

  法条链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未申报税款追缴期限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9〕326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税务局:

  你局《关于明确未申报税款追缴期限的请示》(新地税发〔2009〕156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情形不属于偷税、抗税、骗税,其追征期按照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精神,一般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五年。

国家税务总局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五日

  案例链接:

  《张岭松、国家税务总局淄博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税务行政管理(税务)二审行政判决书》【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2021)鲁03行终52号】

  关于被诉不予追征决定是否合法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该条第三款规定,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该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参照国税函[2009]326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未申报税款追缴期限问题的批复》内容,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可以无限期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情形不属于偷税、抗税、骗税,其追征期按照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精神,一般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五年。本案中,上诉人张岭松向被上诉人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提出的检举事项系针对刘延江、刘红蕊夫妻未对转让股权收入进行申报纳税的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情形,不属于该法第五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可无限期追征的偷税、抗税、骗税情形,对该未进行纳税申报导致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情形的追征期限应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五年。上诉人张岭松检举所涉的股权转让、股东变更登记以及支付转让款等行为发生在2008年至2012年期间,而上诉人向被上诉人提出检举的时间是2019年6月,此时,已经超过5年的最长追征期限,被上诉人作出不予追征的决定,事实清楚,符合法律规定。

  周诚超与国家税务总局宜兴市税务局二审行政判决书【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苏02行终18号】

  ......

  《国税总局批复》经附带审查是否合法

  原审原告主张,其投诉卢某某的涉税行为追征期应是无期限的,《国税总局批复》与《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相抵触,国家税务总局无权对《税收征管法》作出解释。

  经查,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第三条规定,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由国务院及主管部门进行解释。国家税务总局属于国务院主管部门,依法具有对行政执法中法律、法令如何具体应用进行行政解释的职权。该行政解释适用于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过程,与《立法法》中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权的立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均不冲突。

  《税收征收管理法》未对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行为的税款追征期进行规定,属于法律规定的空白,而《国税总局批复》对不进行纳税申报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行为的追征期作出了规定,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情形不属于偷税、抗税、骗税,其追征期按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精神,一般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五年。因此,《国税总局批复》在内容上与《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等上位法不抵触,亦未违法增加作为该规范性文件规定对象的、超过最长追征期未进行纳税申报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纳税人义务或减损其合法权益,符合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的合法行政原则要求。

  如前所述,作为该行政解释载体的《国税总局批复》行政规范性文件,国家税务总局依职权制定并公开发布,内容与法律、法规、规章等上位法的规定没有抵触,亦未发现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情形存在。因此,经行政诉讼附带审查,涉诉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未申报税款追缴期限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9]326号)合法。

  ......

  《告知书》中对被举报人的行为认定不属于《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二条第三款追征期规定的情形是否合法,以及《告知书》对被举报人行为已超过法定税款追征期而不予追征的决定是否合法。

  经查,原审原告举报卢某某的涉税行为,是未申报个人所得税的行为,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关于偷税骗税抗税的规定,该行为不属于上述条款规定的情形,而属于该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不进行纳税申报的行为,因而不适用该法第五十二条第三款追征期的规定。

  原审原告投诉举报的卢某某涉税行为发生于2008年,己经超过不进行纳税申报涉税行为的最长追征期限。按照公法中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的合法行政原则要求,在《税收征收管理法》对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情形的追征期没有明确规定,而在《国税总局批复》对此明确规定追征期限一般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以延长至五年的情形下,原审被告超过最长追征期追征被举报人税款于法无据,亦不应属于原审被告的行政自由裁量权。

  综上,原审被告决定不予追征的行政行为,程序合法,事实清楚,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依据充分,被诉行政行为合法。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对于偷税的税款、滞纳金税务机关可以无限追征,但对于纳税人因偷税而产生的罚款,根据征管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有五年的时效,即偷税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未被税务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八十六条 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 总结 ★

  综上所述,偷税与未申报纳税都存在不进行纳税申报的行为、结果都造成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处罚后果都是补税+滞纳金+罚款(税款金额0.5倍-5倍)。

  但是,因未申报纳税在行为模式上不存在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的恶劣行为,属于轻微违法行为,故一方面不会严重影响纳税信用评级,另一方面未申报纳税在行为即使情节再严重也不构成犯罪。另外,未申报纳税在主体上仅适用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适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已经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或者扣缴税款登记的纳税人(除自然人以外的其他主体),在法定的纳税申报期未申报纳税的话,将视为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无需税务机关另行专门书面通知。此时,就已经处于偷税状态,不属于未申报纳税。

  只有对于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自然人),或尚未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扣缴税款登记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才需要税务机关另行专门书面通知。实务中,税务机关往往会通过发送《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税务事项通知书》等方式通知纳税人申报纳税。在税务机关通知后,如及时申报纳税则构成未申报纳税违法行为,如依然拒不申报则构成偷税。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