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谈常识

日期:2022-09-21 17:01:48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关于黑格尔谈常识

1.请简述黑格尔主要思想,哲学观点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是德国哲学中由康德启始的那个运动的顶峰;虽然他对康德时常有所批评,假使原来没有康德的学说体系,决不会产生他的体系。

黑格尔的影响固然现在渐渐衰退了,但已往一向是很大的,而且不仅限于德国,也不是主要在德国。十九世纪末年,在美国和英国,一流的学院哲学家大多都是黑格尔派。

在纯哲学范围以外,有许多新教神学家也采纳他的学说,而且他的历史哲学对政治理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是个黑格尔的信徒,他在自己的完成了的学说体系中保留下来若干重要的黑格尔派特色。

即使(据我个人认为)黑格尔的学说几乎全部是错误的,可是因为他是某种哲学的最好代表人物,这种哲学在旁人就没有那么一贯、那么无所不包,所以他仍然保持着不单是历史意义上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没有多少重大事件。

在青年时代,他非常热中于神秘主义,他后日的见解多少可以看成是最初他以为是神秘洞察的东西的理智化。他起先在耶拿大学当Privatdozent (无俸讲师)——他曾提到他在耶拿战役开始的前一天在耶拿写成了《精神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Mind)——然后在纽伦堡大学当Privatdozent,后来又在海德堡大学作教授(1816—1818),最后从1818年至逝世在柏林大学作教授,在以上各大学都讲授哲学。

他晚年是一个普鲁士爱国者,是国家的忠仆,安享公认的哲学声望;但是在青年时代他却藐视普鲁士而景仰拿破仑,甚至为法军在耶拿的胜利而欢欣。 黑格尔的哲学非常艰深,我想在所有大哲学家当中他可说是最难懂的了。

在开始详细讨论以前,对他的哲学先作一个一般勾画,或许有些帮助。 由于他早年对神秘主义的兴趣,他保留下来一个信念:分立性是不实在的;依他的见解,世界并不是一些各自完全自立的坚固的单元——不管是原子或灵魂——的集成体。

有限事物外观上的自立性,在他看来是幻觉;他主张,除全体而外任何东西都不是根本完全实在的。但是他不把全体想象成单纯的实体,而想象成一个我们应该称之为有机体的那类的复合体系,在这点上他与巴门尼德和斯宾诺莎是不同的。

看来好像构成为世界的那些貌似分立的东西,并不单纯是一种幻觉;它们或多或少各有一定程度的实在性,因为真正看起来便知道各是全体的一个方面,而它的实在性也就在于这个方面。随着这种看法,当然就不相信时间与空间本身的实在性,因为时间和空间如果认为是完全实在的,必然要有分立性和多重性。

所有这一切,最初想必都是在他心里产生的神秘的“洞察”;他的书中提出来的理智精制品一定是后来才有的。 黑格尔断言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现实的。

但是他讲这话时,他的“现实的”一词并不指经验主义者所要指的意思。他承认,甚至还强调,凡经验主义者所以为的事实,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只有把事实作为全体的样相来看,从而改变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

尽管如此,把现实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旧要造成一些与“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当的”这个信念分不开的自满情绪。 复杂万状的全体,黑格尔称之为“绝对”。

“绝对”是精神的;斯宾诺莎认为全体不仅有思维属性而且有广延属性的见解被摈弃了。 黑格尔同历来其他曾抱有稍类似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人有两点区别。

一点是强调逻辑:黑格尔认为,“实在”的本性从它必须不自相矛盾这个唯一的考虑就能推演出来。另一个(与第一点密切相关的)区别特征是称作“辩证法”的三元运动。

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两部《逻辑学》(Logic),要想正确理解他对其它问题的见解的依据,这两部书不可不懂。 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

他的看法是:任何平常的谓语,如果把它认作是限定“实在”全体的,结果它就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不妨举巴门尼德的学说:唯一实在的“太一”是球状的,作为一个粗浅的实例。

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边界便不会是球状的,而除非它外部有什么(至少有虚空间),它才可能有边界。因此,假定整个宇宙是球状的,便自相矛盾。

(如果把非欧几里得几何抬出来,对这个议论未尝不可以有异议,但是这议论作为一个说明例子,也算可用了。) 或者,我们来举另一个更粗浅的实例——过于粗浅了,远不是黑格尔会使用的。

你可以说甲君是一个舅舅,这没有明显矛盾;但是假使你要讲宇宙是舅舅,你就会陷入难局。所谓舅舅就是一个有外甥的人,而外甥是与舅舅分立的人;因此舅舅不会是“实在”全体。

这个实例或许也可以用来说明辩证法,辩证法是由正题、反题与合题组成的。首先我们说:“实在是舅舅”。

这是“正题”。但是存在舅舅就暗含着存在外甥。

既然除 “绝对”而外任何东西都不真存在,而我们现在又保证存在外甥,所以我们不得不断言 “绝对是外甥”。这是“反题”。

但是这和“绝对”是舅舅的看法有同样的缺陷;于是我们被迫采取这个看法:“绝对”是舅舅和外甥构成的全体。这是“合题”。

但是这个合题仍旧不圆满,因为一个人必须有个姊妹作外甥。

2.解读黑格尔“凡是现实的都是理性的”、“凡是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1、坚持理想信念,获取精神动力。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让自己有立身之本,站得高,眼界就宽,心胸就开阔,就能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我将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在矛盾面前决不畏缩不前,在困难面前决不悲观失望。我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认识我们的教育改革。

2、坚持勤奋学习,提高实践本领。共产党员要加强学习,我将更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书籍,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论认识,帮助自己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我将进一步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因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努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不断提高自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力。

3、坚持党的宗旨,为教师、学生发展服务。作为教师,我应该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做学生喜爱的教师,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长动力,并帮助他们涨涌起对语文学习的信心。“让语文教学不仅对智慧发生作用,而且对于心灵和情思也发生作用。” “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 是我对语文教学的追求。在每一个学生心田“播种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充满生命活力。我是这样追求的,也将这样继续努力。作为共产党员,作为一位中层管理干部,我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地、真心实意地为老师发展服务的思想,做到心里装着老师,凡事想着老师,工作依靠老师。热情、周到地为教师着想,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每一位教师获得成功和发展,帮助每一位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困难。

4、坚持勤奋工作,创造一流业绩。在教育工作中,我要立足本职,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5、坚持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自觉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决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6、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以身践行,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觉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成绩面前不自满,困难面前不退缩,不断进取,勇于开拓。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

3.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知识的所谓第二组成部分,即质料”中的“质

个人看法:你所说的黑格尔提到的“质料”应该是属于名词的“物质”、“实体”或者说是形容词的“物质的”、“看得见的”、“能够被感知到的”,而这是唯物主义的。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黑格尔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更强调的是“精神的”存在,即伦理、道德等人的“内心”。虽然说我们人类一切所知的“知识”的来源都是通过“看见”“听见”“感知到”等人的各种生理所赋予的功能来获取的第一手“质料”,然而,要是人不具备“内在”的逻辑、精神、推理等各种精神的属性,我们将像其它的所有动物一般面对这个世界而只是盲目的生存着,而不会的对这个世界有所反思、思考,以及对自身的关注。

所以说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关于知识的来源,首先,应该是精神的“外化”,其次才应是外部的各种“质料”。是由“质料”的各种对人的“刺激”(即“看见”、“听见”、“感觉到”等)而触发了人精神的思维,我们才理解了这个世界。

4.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思维和存在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

(1)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都是错误的。②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把运动看作精神的运动,否定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一种典型的离开客观物质谈运动的观点,因而是错误的。

(2)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凡是承认物质(存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就是唯心主义。②这里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黑格尔认为,思维和存在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与基础,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这实际上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因而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5.谁能就黑格尔的某个观点具体的谈一谈

我也是学哲学的。

写关于黑格尔的东西,如果平时没有这方面的广泛阅读,临阵磨枪是磨不出来的。从网上找了两篇,前一篇是浅的,后一篇是深的,拿去救急吧。

谈黑格尔对生命意义的贡献 政史系 金 敏 凡遇德国人,一律拖着他们去散步,这是熟悉德国人的文人总结的规律。 的确,对于不够风趣的德国人,散步可以使他缺乏幽默感的言论变得轻松。

因而我在读黑格尔的时候采用的是一种散步的方式。 黑格尔说: ……精神的生活乃是矛盾冲突和搏击的生活,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

和隔世纪的人聊天,他们的话常因岁月的传递而显得深远。 在黑格尔那里,他将人类的生活世界分为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而人要成为人,必须展现人的心灵世界的冲突和搏斗,并在矛盾冲突中战胜自己,实现自己;必须敢于投身于分裂,投身于历史,在冲突中求本质,在过程中求实现,经否定而肯定,经毁灭而新生。

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既是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人类心灵从依赖走向自由的发展史。 在这里黑格尔提供给我们的,就是要将生命的实现理解为一个不断否定、不断搏击、不断毁灭的发展过程,就是要把世界理解为一个不断走向自由的一系列演讲的阶段。

在黑格尔看来,以静态的方式保持自身的意义或价值的命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必然的分裂是生命的一个因素,生命永远对立地构成自身。 只有经过磨难和死亡,才能实现真正的精神;只有承认否定和牺牲,才能获得无限的生命;只有通过出自最高的分裂,重建才是可能;只有敢于投身分裂和冲突,才能在搏战和否定中获得自己真实的生命。

以至于他提出:死亡固然是生命的结局,但生命也是死亡的后果。在这里他天才地猜测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正如柯耶夫深刻指出的那样:“通过对死亡的最终接受,他成为了一个智慧的人。”因而有人感叹:“天才产生于一瞬间,在此之前,他和我们没有什么两样,而在那瞬间,他被一个念头点燃,思维骤然爆炸,他进入了天才的状态。”

黑格尔是伟大的,以至于海涅认为:“就其破坏力和严峻的后果而言,罗伯斯庇尔可以和康德相匹敌;说到意志的狂放和抱负的远大,拿破仑可以和费希特并肩。 但是,找不到一个可以和黑格尔同日而语的人。”

然而一种罕见的才能往往也是一种危险的才能。1814年,当黑格尔得知他所崇拜的拿破仑退位时,他用近乎悲伤的笔调写到:“我们周围发生了大事,看到一位巨大的天才自己毁灭了自己,真叫人触目惊心——这是天下最悲惨的事件……”。

在这里,他或许已经看到了天才的最终命运。 那么一个人应该怎样为生命的意义负责呢?从某种意义上说,黑格尔要求我们甚至他自己从生命内部去探寻生命的真谛,但黑格尔并未提供蓝本,他不是那种专开处方的哲学家。

实际上,他甚至是藐视这样的问题,他要求人们去思考怎样理解科学。 因而他主张,哲学的任务是“去理解,而不仅仅是狂想”,当黑格尔游刃于康德的理性和令人陶醉的浪漫主义之间时,他接受了世界历史的图景,他用他的哲学思维的方法去铸造一种理性和感性的综合——他要创造性辖万物的绝对本质。

这时他也就不可避免的走进了德国传统文化的泥潭:是向内而不是向外部世界寻求自身生命的实现。 因此他只是在头脑中消灭一切界限。

当马尔库塞说,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概念的根本含义是与现存世界妥协时,他是深刻的。因为虽然黑格尔极力推崇让生命去接受否定,甚至毁灭,但是当他回到现实世界,他看见的却是一个个天才的自我毁灭,看见的却是站立在自己身前身后的敌人,这时他也就具备了当时资产阶级所应该具备的一切伟大的缺点。

因此他不得不将接受否定、接受毁灭的场所从现实世界转到心灵世界,因而他最多也不过是作为一个精神战将,而鲜血淋漓、伤痕遍体的走到我们面前;因此他不得不将自己最革命的思想隐藏在晦涩难懂的语言、令人头疼的表达里面,从而可笑的让其登上了国家哲学的宝座;因此他也痛苦地让其具有批判精神的、活生生的、革命辩证的思想被自己唯心主义茂密的枝叶所窒息——他为了现实世界的需要不得不背叛了心灵世界。 黑格尔对生命意义的贡献就在于:通过表明世界是一个不断走向自由的演进过程,来让人们为生命的意义而不断在现实世界和心灵世界进行搏战。

在黑格尔那里,还有很多值得钦佩的地方,还有一个广阔的领域要向他学习,当然也有很多东西必定被超越。 以上是我对黑格尔的一篇解读。

我已被搞的沉甸甸的,黑格尔喜欢将影子搭在别人的肩上,扛着他的影子散步一点儿也不轻松! 最好也别读黑格尔的书,它们神圣得能让你打盹。 历史的本性与解读 ——谈黑格尔的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 章忠民 历史是什么?自从人类有文明史以来,人这一“历史的动物”就开始了认真的追寻,真可谓众说纷云,但都因囿于对历史的本性和决定力量之短视而苦苦不能解答。

黑格尔历史理性的提出及对逻辑与历史矛盾关系的揭示和对于理性自身的目的与工具(手段)辩证关系的确立,使得历史(理性)自身的努斯的主观能动性与逻各斯的客观制约性的矛盾得以统一,这就使我们可以透。

6.黑格尔的主要理论是什么呢

这个作为基础的假定有一个传统逻辑上的根据,传统逻辑假定每个命题都有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

按照这种看法,一切事实都是说某物具有某性质。所以可见“关系”不会是实在的,因为关系涉及的不是一件而是•两•件事物。

“舅舅”是一个关系,一个人可以当了舅舅而不知道这回事。在这种场合,从经验观点看来,这人没有由于当了舅舅而受到任何影响;如果我们把“质”字理解为撇开他与其他人和物的关系,为描述他本身而必需的某种东西,那么这人毫不具有以前所没有的质。

主语、谓语逻辑能够避免这种困难的唯一方法就是讲,这事实不单只是舅舅的性质,也不单只是外甥的性质,而是舅甥所成的全体的性质。因为除“全体”而外一切东西都和外部事物有种种关系,可见关于个别的事物无法谈任何完全真的事,事实上唯有“全体”才是实在的。

这点从下述事实可以比较直接地推出来:“甲和乙是两个”不是主语谓语命题,因此基于传统逻辑来说,不会有这种命题。所以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事物,因此唯独看作统一体的“全体”是实在的。

以上的议论黑格尔并没有明白叙述,而是隐含在他的体系之中,同样也隐含在其他许多形而上学家的体系中。 他是用正,反,合三方面来分析事物的。

举几个黑格尔的辩证方法的实例,也许可以使这方法容易理解一些。他在他的逻辑的议论开头先假定“绝对是纯有”;我们假定它就•是纯有,而不加给它任何质。

但是不具有任何质的纯有是无;于是我们达到反题:“绝对即是无”。从这种正题和反题转入合题:“有”与“非有”的合一是“变易”,所以说“绝对是变易”。

这当然也不行,因为变易必得有什么东西变易。这样,我们对“实在”的见解通过不断改正以前的错误而发展,所有这些错误都是由于把有限的或有界限的某物当成好像可以是全体,从这种不适当的抽象化产生的。

“有限物的界限不单是从外界来的;它自身的本性就是它被扬弃的原因,它借本身的作用转变成它的对立面。” 照黑格尔讲,过程对理解结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辩证法的每个在后的阶段仿佛在溶液里似的包含着在前的所有阶段;这些阶段没有一个被•完•全取代,而是作为全体中的一个因素而赋予它适当的位置。所以不历经辩证法的所有阶段,便不可能到达真理。

认识作为整体看,具有三元运动。认识始于感官知觉,感官知觉中只有对客体的意识。

然后,通过对感觉的怀疑批判,认识成为纯主体的。最后,它达到自认识阶段,在此阶段主体和客体不再有区别。

所以自意识是认识的最高形态。当然,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必得如此,因为最高一种的认识一定要是“绝对”所具有的认识,既然“绝对”是 “全体”,所以在它自身之外再没有任何东西要它认识了。

依黑格尔的意见,在最好的思维中,思想变得通畅无阻,水乳交融。真和假并不像普通所想的那样,是判然分明的对立物;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假的,而•我•们能够认识的任何事物也不是完全真的。

“我们能够多少有些错误地去认识”;我们将绝对真理归于某一件孤离知识时便发生这种情况。像“凯撒是哪里出生的?”这种问题,有一个直截了当的答案,这答案从某个意义上说是真的,但是在哲学的意义上不真。

按哲学讲, “真理就是全体”,任何部分事物都不•十•分真。 黑格尔说:“理性即对全部实在这种有意识的确信。”

这并不是说分立的人是全部实在;就他的分立性来说,他不是十分实在的,但是他的实在处在于他参与整体的“实在”。随着我们变得日益理性,这种参与也相应地增大。

《逻辑学》末尾讲的“绝对理念”,是一种像亚里士多德的“神”似的东西。绝对理念是思维着自身的思想。

很明显,“绝对”除思维自身而外什么也不能思维,因为除对我们理解“实在”的偏狭错误的方式而言外,不再有任何旁的东西。据他说,“精神”是唯一的实在,它的思想借自意识向自身中映现。

定义“绝对理念”的实际原话非常晦涩。瓦勒斯译之如的理念的统一言,就是理念的概念,这概念以理念的本身作为对象,而且从这一概念看来,客观世界即是一理念——在这客观世界里一切规定均统一起来了。)

德文原文更难懂。 不过,问题的实质并不像黑格尔说的那么复杂似的。

绝对理念是思维着纯思想的纯思想。这就是神古往今来所做的一切——真不愧是一位教授眼中的神。

他接着说:“因此这种统一乃是•绝•对和•全•部•的•真•理,自己思想自己的理念。” 现在来谈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奇妙特色,这是他的哲学与柏拉图或普罗提诺或斯宾诺莎的哲学的区别。

虽然终极实在是无时间性的,而且时间无非是由于我们没能力看到 “全体”而产生的一种幻觉,可是时间过程却跟纯逻辑的辩证法过程有密切关系。事实上,世界历史一向就是历经从中国的“纯有”(关于中国,黑格尔除知道有它而外毫无所知)到“绝对理念”的各范畴而进展的,绝对理念看来在普鲁士国家即便没有完全实现,也接近实现了。

根据黑格尔自己的形而上学,我不能了解世界历史反复辩证法的各个转变这一看法有什么理由,然而这却是他在《历史哲学》(Philosophy of HisA tory)中所发挥的论点。这是一个。

7.黑格尔都有些什么哲学学说

黑格尔哲学 黑格尔生平与主要著作: 黑格尔 黑格尔学派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 1770-1831 ) 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加特。1831年11月14日卒于柏林。1788年10月黑格尔到图宾根神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1801年来到了当时德国哲学和文学的中心耶拿,开始了他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1805年获得副教授职。1816年黑格尔到海德堡任哲学教授,开始享有盛誉。1818年普鲁士国王任命黑格尔为柏林大学教授。1822年,黑格尔被任命为大学评议会委员。1829年10月黑格尔被选为柏林大学校长并兼任政府代表。1831年黑格尔被授予三级红鹰勋章,同年夏他的《论英国改革法案》一文发表,因普鲁士国王下令中止,文章只发表了前半部分。主要著作包括《 精神现象学 》、《逻辑学》、《哲学全书》(其中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3部分)、《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等等。 哲学思想 在黑格尔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深造的几年里,受I.康德、B.斯宾诺莎和J.-J.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在大学时期的生活和学习,引导他开始研究政治和宗教,并对现实进行批判。他把哲学家与民众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宗教和专制制度。此时,黑格尔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这一看法不同于他以前的观点,到耶拿以后,黑格尔很快又放弃了这一观点,转入论证绝对知识。黑格尔在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1801年黑格尔写了《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一文,参加当时的哲学争论。这是黑格尔发表的第一篇哲学论文。 黑格尔这一时期还发表了一些批评康德、费希特和F.H.雅各比等人的著作。这些人的哲学被黑格尔看作主观的反思哲学、需要克服的片面性哲学,因而必须把它们同以总体为基础的“真正的哲学”区别开来。 1805年开始写《精神现象学》,于1807年3月出版。它标志着由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也标志着黑格尔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和独树一帜的哲学家。黑格尔在这部巨著中划时代地提供了一部人类意识的发展史。它从内容上将人类意识发展分为5个阶段。①意识,②自我意识,③理性,这3个阶段属于主观精神;④精神,即客观精神;⑤绝对精神。黑格尔的整体观和伟大的历史感,均体现在这部意识发展史中。《精神现象学》作为人的意识发展诸阶段的缩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 在纽伦堡,黑格尔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即1812、1813、1816年先后分3 卷出版的《逻辑学》。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和它出版后遭到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照。它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得到了正确的理解、改造并加以应用。在黑格尔的体系中,《逻辑学》占有核心的地位。除了《精神现象学》之外,他把自己的其他著作都看作是《逻辑学》的展开和应用。《逻辑学》集中地体现了黑格尔把宇宙看成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的合理思想。在逻辑史上具有革命的意义。 1816年黑格尔开始在海德堡担任哲学教授,他根据讲课提纲编辑成《哲学 全书》于1817、1827、1830年出版,每次重版都作了重要修改。他还 发表了政论《评1815年和1816年符腾堡王国等级议会的讨论》,坚持他的君主立宪制观点,批评邦议员们要求恢复法国革命前的旧法制。 1818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的教授。在柏林的主要著作是《法哲学原理》。在这一时期,黑格尔还讲授历史哲学。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通过理性主宰世界这一客观唯心主义原则,把历史看作一个有规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从而结束了把历史看作非理性的、一团紊乱的观念。 宗教哲学是黑格尔在柏林时期开讲的一个课程。他的宗教思想是促成他死后黑格尔派分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一点上他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理性主义的神学传统,表现了明显的近代色彩。从来不把宗教归结为教士的欺骗,而把它看作是历史和当代深刻矛盾冲突的表现及其解决。人对神的观念同人对自己的观念相应,这是黑格尔的一个重要观点。黑格尔在柏林作了6次关于哲学史的讲演。他把哲学史和哲学统一起来,哲学史在他看来是在时间中发展的哲学,而哲学是在逻辑体系中的哲学史。因此哲学史在总体上

8.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不能离开黑格尔的体系来谈这个问题。

按黑格尔的观点,

理性不仅是主观的理想性,而且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归根到底要符合自己的本质,所以合乎理性的东西一定会成为现实。

另一方面,并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称为现实,只有合乎理性的东西才能说是现实,所以现实的就是合理的。

后来他被别人攻击,说这个社会的黑暗难道都是合理的吗?这些都现实。他回答说“现实”和“现存”是不一样的,

《小逻辑》有段原话解释得很清楚:“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幻想、错误、罪恶以及一切坏东西,一切腐败幻灭的存在,尽管人们随便把它们叫做现实,但是,甚至在平常的感觉里,也会觉得一个偶然的存在不配享受现实的美名。因为所谓偶然的存在,只是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可能存在的,亦即可有可无的东西。”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