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窦娥冤文化常识
1.窦娥冤的特色是什么
《窦娥冤》的艺术特点 简单概括: 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
2、关汉卿善于通过尖锐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 3、关汉卿善于扣紧人物的身份、地位、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4、从结构布局看,关汉卿善于紧扣作品的主题,采用环环紧扣和步步进逼的结构手法设计场面和安排人物。如《救风尘》 5、从语言运用看,语言大都从有利于演出和观赏着眼,追求自然质朴、真切美听的风格。
======================================== 详细分析: (一)《窦娥冤》的语言特点 《窦娥冤》一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窦娥冤》语言艺术特点表现在其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优美而又有节奏的的唱词,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与“愤”。
不少古代白话,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动。科白等辅助手段运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通俗生动的戏剧语言 关汉卿是元杂剧“本色派”的代表。近代著名戏曲理论家王国维称赞他“一无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为元人第一。”
(《宋元戏曲史》)所谓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行,这就是关汉卿戏剧语言的自然,准确精炼,“不工而工”,如《滚绣球》《叨叨令》都汲取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口语质朴明快,富有音乐节奏之美。说白部分,对话多而独白少,曲白部分偏重于叙事说理 。
这一折的曲词“激烈而少蕴籍“(明•何良俊《曲论》),作者不是间接含蓄委曲婉转地抒发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直截了当慷慨激昂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使人物思想性格得到淋漓痛快的表现。 如《窦娥冤》全戏的高峰第三折,是一场唱工戏。
开始的[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几支曲子,把窦娥的满腔怨恨如火山爆发般倾泻了出来。窦娥胸中的激愤之情汹涌澎湃,犹如山呼海啸,震撼人心!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 2、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鲍老儿》一曲唱词,把窦娥和唯一亲人婆婆生死离别的痛苦心情,表达得准确入微,既反映出几年来两代寡妇相依为命的苦难生活,也写出窦娥对亡夫的深切怀念。
只有这种生活和这种心情,窦娥的宁死不肯嫁给张驴儿和甘心替婆婆承担全部苦难的行为才是可以理解的。由于关汉卿的戏剧语言“本色当行,作品真实感人,”快者掀鬓,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臧懋循《元曲选序》),很好地表达了作品的思想内容。
“【倘秀才】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等曲情绪陡然转化,从另一侧面表现了窦娥深沉细腻、忠厚善良的性格。
剧中通过正旦的唱词 【快活三】、【鲍老儿】对窦娥与婆婆生离死别的描写,情绪低回深沉,场面凄楚哀怨,深深地叩动着人们的心扉。而“[正旦唱] 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则反映了窦娥对含冤的不甘心而由无可奈何的愤恨心情,亦为最后发出三桩誓愿作出铺垫。
古典戏曲发展到元代,可以说是迈上了一个高峰,唐诗宋词元曲,世人皆言,说明元曲与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代表一个朝代的珍品,这与其语言艺术的成就是分不开的。元杂剧分为本色派、文采派两派。
本色派以朴素无华,自然流畅为语言特色;文采派则以词句华丽、文采璀灿为特点,并十分注意修饰词语,有很好的修辞技巧。 (二)《窦娥冤》的剧场效果 1、自然分明的艺术结构。
《窦娥冤》在节奏安排上,紧凑集中,巧妙自然,虽然只是短短的四折戏,但由于作者匠心独用巧妙构思,因而,把剧情组织的繁简得体,疏密相间,使人读来既感到严守绳墨,两峰夹一谷无隙可击,又觉得节奏鲜明,摇曳多姿,在剪裁上,该简略处惜墨如金,一笔带过,如窦娥七岁到蔡家,一直到悲剧发生,中间十三年,许多情节只在第一折作了极简单的交代,从楔子到第一折,一跨十三年,用笔极为简练,需要突出描写时,作者又毫不吝啬笔墨,着力铺陈,如对第三折的安排,作者没有按照审案紧接判决的一般规律处理,不是把公堂审问放在第三折,而是把张驴儿告状,窦蛾受刑等所有的事件都放在前两折,交代清楚,然后腾出笔来,。
2.文学文化常识
1.女子 男子
2.兵器 玉器和丝织品 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3.《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4.真、草、隶、篆
5.“风”指《诗经》“国风”,“骚”指《楚量辞》中的《离骚》
6.《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7.《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8.“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9.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10.《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11.《家》、《春》、《秋》
12.《春蚕》、《秋收》、《残冬》
13.《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4.《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马致远)《梧桐雨》(白朴)《赵氏孤儿》(纪君祥)
15.《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16.夏洛克、阿巴贡法、欧也妮·葛朗台、泼留希金
17.礼、乐、射、御、书、数;《易》、《书》、《诗》、《礼》、《乐》、《春秋》
18.柳宗元;《小石潭记》
累死了。。楼主加分!!!
3.谈从 窦娥冤 看元朝戏曲文化
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第三折这〔滚绣球〕一曲,通过窦娥血泪的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现实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4.《窦娥冤》的相关介绍有哪些
《窦娥冤》是中国元代杂剧作品。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传统剧目。为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所作。
题材源于《汉书•于定国传》和干宝《搜神记》中的《东海孝妇》,主要描写的是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共四折一楔子。
剧情是:楚州贫困儒生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夭亡,婆媳俩相依为命。
蔡婆外出讨债,被赛卢医骗到郊外,企图谋害,遇到张驴儿父子被救下。张驴儿父子强逼婆媳嫁给他父子二人。
张驴儿见窦娥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却转而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承认是自己杀人,被判处斩刑。
窦娥在临刑之时发下三条誓愿: 一是死后将血溅白绫;二是六月降雪;三是大旱三年。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冤屈,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窦娥的悲剧,是封建时代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关汉卿通过窦娥形象,强烈地抒发了长期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无可诉告的反抗情怀,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盛演不衰。《窦娥冤》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名剧,据统计,我国约八十六个剧种上演过此剧。
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壬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