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战国策

日期:2023-01-16 16:02:07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关于文化常识战国策

1.战国策简介,文学常识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其中的《鹬蚌相争》被录入小学课本中,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善于描写人物,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诗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等《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

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北宋时,《战国策》散佚颇多,经曾巩校补,是为今本《战国策》。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其中一部类似于今本《战国策》,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

该书共27篇,其中11篇内容和文字与今本《战国策》和《史记》大体相同。

2.归纳文学常识《古传》《国语》《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简称《左传》。作者是左丘明.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出自此书

《国语》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作者不祥(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战国策》作者不祥,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出自此书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不是孔子本人作的)。与合成4书.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

《孟子》语录体散文集,以雄辩著称,善于用比喻.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倡人性本善论

《庄子》:又叫作者: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宋国蒙(地名)人,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做过一个官"蒙园漆吏".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主张"无为""逍遥".《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后世的浪漫主义文学可以说起源于这里.

打得真累~~~~~~希望+点分支持一下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