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浮潜常识
1.潜水基本常识有哪些
★哪些人适合潜水 1.可以轻松的以自由式游100m的距离。 2.对水不会恐惧,在水中眼睛敢睁开。 3.良好的降身体。
★下列病患不适合从事潜水运动。 1.酒(醉)后。 2.心脏病。 3.羊痫风。 4.感冒。 5.神经过敏症。 6.气喘。 7.糖尿病。 8.高(低)血压。 9.有关耳鼻疾病。
★浮潜与水肺潜水的差异 1.浮潜 skin diving 是以潜水者所能屏息的时间内,在水中潜泳。直到无法再呼气而浮出水面的潜水方式。 2.水肺潜水 scuba diving 指潜水者背负空气筒,藉由筒内的空气在水中呼吸,作长时间潜水的方式。
★绝对压力 1.潜水人员所受的压力。 2.绝对压力=大气压+水压(一大气压=1公斤/平方公分)。 3.由於我们一出生就已经适应了大气压力,所以我们较注意的是水压。 4.计示压=绝对压-大气压。(计示压与绝对压之关系)
★气体在水中的体积 1.在一定的温度下,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波以耳定律。 2.气体在水中体积的变化。(气球在水中体积的变化) 3.如果我们以水深每10公尺为一个间隔,对潜水员而言。压力变化最大是在最初的10公尺内。
★浮力 1.物体放入水中,与该物体排出的水重相等的力。谓之浮力。。..阿基米德定理。 2.(物体)水中的重量=(物体)空气中的重量-浮力(排出的水重)。
★水中视觉与听觉的变化 1.光线进入中后,会有折射现象。导致我们在水中见到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上的体积大上1.25倍。 2.视觉上也会变近。视线距离会缩短为实际距离的3/4。 3.在水中声音传达速度,比在空气中快4.2倍。 4.声音来时,几乎是左右耳同时听见,所以很难分辨声音的方位。
★耳压的平衡 1.一般潜水员潜到水深三公尺处,就会感受到耳朵疼痛,那是水压变大的因素。 2.一般的耳压平衡法是,从面罩上面捏住鼻子,使鼻孔阻塞,然后用力吹气,就能将空气惯入耳管。 3.潜水老手甚至只要做吞囗水的动作或左右摆动下颚,就能使耳压平衡。 4.作耳压平衡时,保持头部朝上较易实施。 5.每往下潜一个深度,就应立即作耳压平衡。尤其是在浅水处,作耳压平衡的次数应增多。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2.潜水必备知识
这是冬天潜水注意事项主要是要注意保暖
潜水员下水要穿干式潜水服 里面穿保暖服 带专用的保暖手套 有条件的使用热水服
其次要注意潜水设备的维护保养 温度太低 供气的中压空压机的过滤器容易结冰
水温太低的话 二级减压器也容易冻住 水下感觉呼吸气量减少 可能就是二级减压器冻住了 此时应打开旁通 尽快出水
水面有流动浮冰的话 要密切注意浮冰动向 接近作业区域应尽快出水
尽量采用水面减压舱减压方案 减压舱要配备毛毯 热水袋 回答者: 悠闲的海鳗 | 四级 | 2010-12-26 01:18 采用干式潜水服,不要穿湿式的,后者即便是7mm也无法抵抗冰水。且,务必佩戴头套,否则脑子麻木会影响水下判断及行为。厚手套必备,否则会难以按下呼吸器及进行其它手指行为。上岸后迅速采取保暖措施以回复体温。
3.我要潜水的知识,简短一点,综合一点,50
浮潜
我们将它分为只浮在水面不潜入水中的活动称为"浮游",而以憋住呼吸期间潜入水中的潜水活动称为“屏气潜水”。
给气潜水
所谓“给气潜水”为,潜水者在潜水期间能得到气体的供应,其也可分为两大类,一为“自给气潜水”、一为“供气潜水”。
潜水者自己携带在水中活动期间使用的气体潜入水中一般称为“水肺潜水”的活动。供气潜水,是潜水者在水下活动期间,依靠一条送气管从水面将空气输送给潜者使用,也称作“水面供气潜水”,近几年来世界各个有名的度假海岸区域,都有这种水面供气潜水活动供游客体验水中世界。
水肺潜水
为了能较长时间地在水下连续潜水,人们要携带填充了压缩空气的气瓶潜入水里,这种方式就是水肺潜水。
此时,潜水者吸的是气瓶内的空气。常有人误以为潜水者携带的这种气瓶为氧气瓶,其实这种认识不对。
水肺潜水可以让你随心所欲地在水中悠游,不过在有限的空气使用完毕之前就要浮出水面了
4.什么是浮潜
浮潜百科名片浮潜的定义不仅是漂浮在水面的活动,它包含了漂浮、下潜、上升、排水、换气、呼吸、自救与器材选择使用等等的技巧串连,除了个人的运动神经的协调外,更需要一个教练和一系列课程的教育和练习,并且许多技巧的练习都先要考量到危险的状况。
概述 浮潜,不仅是轻浮于水面的流览,更融合了多项技巧与知识的开发,浮潜不仅是漂浮在水面的活动,它包含了漂浮、下潜、上升、排水、换气、呼吸、自救与器材选择使用等等的技巧串连,除了个人的运动神经的协调外,更需要一个教练和一系列课程的教育和练习,并且许多技巧的练习都先要考量到危险的状况。 起源技能 1、浮潜活动的起源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人类在潮间带觅食求猎谋生的行为 ,亦可以说是人类接触海洋的第一种活动。
2、浮潜技能也是荒岛生存训练中觅食所需要的最基本技能,拥有和掌握使用浮潜装备,你就可以不带食物到荒岛上进行真正的野外生存体验。 3、浮潜初学者仅需要短时间掌握少许技巧就可以使用浮潜三宝,因为通过呼吸管解决了游泳中最难掌握的换气呼吸问题,所以比起学会游泳要容易得多。
4、浮潜仅利用浮潜装备(即浮潜三宝--面镜、呼吸管、脚蹼)就可以进行!浮潜英语为snorkeling 或是snorkelling(正式的叫法为Snorkel dive 或skin dive)。 主要装备 潜水面镜 让你方便看清水底的动植物,当你尝试在水中睁开眼睛,能看见的只是一片模糊的景象,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比空气大,光线到了水中会有折射。
而眼睛的焦距是根据空气中的光线来调节的,因此,面镜使你的眼前保留了空腔,让你有清晰的视线。面镜与游泳眼镜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不仅罩着眼睛还罩着鼻子,这是因为潜水时为了防止挤压,需要平衡鼻腔内的压力,所以游泳眼镜不能用于潜水。
一般的面镜由强化的安全玻璃镜片、贴合脸型的橡胶或硅胶群边及可固定位置的调整头带组成。强化的安全玻璃镜片可以防止破碎成有高度危险的细长玻璃碎片。
群边的材质硅胶要强于橡胶,这是因为硅胶比橡胶耐用3-4 倍,不容易使皮肤过敏,更为柔软和舒适。有些面镜设有排水阀,是个单向活门用来排除面镜内的积水。
选择面镜的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合适和舒适与否,其他器材也是如此。一个不合适的面镜可能会漏水还可能引起过敏,减少很多潜水的乐趣。
测试面镜合适与否,只要将面镜轻轻放在脸上,(不必带上头带)然后用鼻子吸气,合适的面镜会紧贴在脸上直到你呼气。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要确定你能轻易地在面镜外捏住鼻子。
面镜的样式多种多样,有单片镜片,两片镜片和多片镜片很多种,通常只有两片镜片的款式配有可矫正视力的镜片。 呼吸管 当你的水面休息或浮游时,你的脸在水中向下看或找东西时,你可以通过呼吸管呼 吸。
其次,当水面有风浪时,可以利用呼吸管的管口高度通常高于波浪高度而避免让水涌进嘴里。在浮潜时,呼吸管更是必需的装备,你可以不用将头抬出水面在水面浮上整整一天。
一般的呼吸管设计是一端开口,另一端是有咬嘴的弯管。呼吸管的上半部(管身)通常是半硬的塑料管,下半部的咬嘴多由硅胶制成。
一个合适的呼吸管要有适当的曲度(适合你自己的脸型),内径2厘米左右,长度30~35厘米。合适的呼吸管除了舒适外还要呼吸容易。
试用时, 可以将咬嘴放在嘴唇与牙齿之间,将管身靠在左耳前,咬嘴应该合适舒服,不会擦伤嘴部或造成下巴疲劳,并且,含在嘴里是平直的。 脚蹼 脚蹼俗称蛙鞋,宽大的面积能提供给你强大的动力,使你不必靠划动双手以产生动力,使得双手能解放出来从事其他工作。
脚蹼主要分为无跟和套脚型两种。套脚型脚蹼一般用于温暖水域或浮潜。
无跟脚蹼要与潜水靴一起使用。大而坚硬的脚蹼使用起来速度快,但容易疲劳和抽筋(适合腿部力量大的人);小而柔软的脚蹼缺少推动的力量。
脚蹼有不同的材料、设计和特点。脚蹼的设计包括有:龙骨,用来增加脚蹼的硬度和平衡;排水孔,减低对脚蹼的阻力以增加效率;导流沟,让水平滑地滑过脚蹼,增加速度。
选择脚蹼要根据你的体型、体力和潜水的环境,重要的是舒服和合适。 其他装备 1、手套:因为手经常会确及礁石或生物,手套可提供足够的保护; 2、潜水鞋:象南方的海滨,海胆等带刺或尖的礁石容易伤及足部,潜水鞋可保护脚部免受伤害; 3、潜水衣:完全可保护衣服覆盖的身体免受日光照射晒伤,在下潜超过3米时水温变冷情况下保持体温,另外也避免了被水流推动下跟礁石或其他东西产生磨擦时划伤身体。
技巧练习 面镜的排水的练习必需先假设面镜进水,以避免呛水的潜在危险。另外因蛙鞋使用不当而抽筋亦可能使练习者有溺水的现象产生。
因此在技巧练习时应聘请一位专业教练在旁指导,这样便可将活动中的意外发生率降到最低。至于浮潜技巧大至可分为: 面镜排水 虽然选择了一组适合自己脸型的面镜,但是在水面上浮潜时总会有些外来的因素使面镜进水。
如果水排不出来或者持续进水的话就必需注意是否有以下几个问题: 1、面镜配戴的位置是否正确。 2、面镜和脸之间是否有头发或异物夹在中间。
3、鼻子吐气是否轻缓持久。 呼吸管排水 呼吸管进水的机。
5.潜水运动的知识有哪些
1.浮潜。
是以潜水者所能屏息的时间内,在水中潜泳。直到无法再呼气而浮出水面的潜水方式。
2.水肺潜水。指潜水者背负空气筒,藉由筒内的空气在水中呼吸,作长时间潜水的方式。
水中视觉与听觉的变化1.光线进入水中后,会有折射现象。导致我们在水中见到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上的体积大上1.25倍。
2.视觉上也会变近。视线距离会缩短为实际距离的3/4。
3.在水中声音传达速度,比在空气中快4.2倍。4.声音来时,几乎是左右耳同时听见,所以很难分辨声音的方位。
耳压的平衡1.一般潜水员潜到水深三公尺处,就会感受到耳朵疼痛,那是水压变大的因素。2.一般的耳压平衡法是,从面罩上面捏住鼻子,使鼻孔阻塞,然后用力吹气,就能将空气惯入耳管。
3.潜水老手甚至只要做吞口水的动作或左右摆动下颚,就能使耳压平衡。4.作耳压平衡时,保持头部朝上较易实施。
5.每往下潜一个深度,就应立即做耳压平衡。尤其是在浅水处,做耳压平衡的次数应增多。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