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亡怎么用?
1.如何定义死亡
一、死亡与生命等诸多过程的关系一、死亡与生命等诸多过程的关系?目前关于死亡定义的争论已达到概念化的层次。
人们说起死亡时常常谈到特定的“人的”生命(personal life),而不是泛指的生命。 我们讲的是“人的”生命死亡,并不是细胞的或生物化学的死亡。
所以我们在理解死亡概念时,必须对“人的”生命的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特征有所了解。死亡的概念实际上就是所有“人的”生命特征的消失。
人只能活在生命的开端与终结之间,他不在开端之前,是因为在开端之前他并不存在;也不在终结,因为此时他不再存在。作为生者人只是在开端与终结之间即开端之后和终结之前。
我们将死亡在人生中的位置以下图示意,目的在于能从中对死亡与生命、死亡与人生、死亡与濒死、死亡与死后等诸多关系有一个感性的概念。?人类整个生命的过程是从精子和卵子结合的受精开始,经过在母体妊娠后分娩降生于人世。
其后获得了生物性生命和社会性生命,是为生存,或称为“生命”、“生活”。 濒死阶段和整个生存阶段比较起来,应该是很短的,和生存几十年的人体比较起来,不过是从6个月到几天、几小时、几分钟。
这阶段又称为“在死”或“死程”,原则上属于死亡的一部分,但由于有其可逆性,故不属于死亡。濒死之后的“死”,是一般人们称呼的死亡。
有的学者将“死”与“亡”分开,因为“亡”是消失、不存在的意思,所以死后的阶段用“亡故”这个特定的词汇表示的。死亡是一个单向的、绝对不可逆的过程。
如果可逆,则不是死亡,而是濒死。说死亡是一个过程,因为死亡从细胞坏死开始,到组织器官受损,最终整体死亡,是有一个时间经过的。
人对死亡的定义,就是由于在这时间经过的某一瞬间不同而不同的。例如,将心跳呼吸停止的瞬间定义为死亡的称为心肺死亡标准,将大脑或脑干活动停止的瞬间定义为死亡的称为脑死亡标准等。
死后称为亡故,这期间仍有人体组织器官的变化活动,但已经是死后的机体生物性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了。从生命诞生的开端,到生命特征不存在的死亡的终结,这一因人而异的漫长或简短过程,我们引用了海德格尔的观点“向死而生”来简括其中所涵纳的丰富内容和意义 。
二、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标志的死亡定义二、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标志的死亡定义?(一)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死亡标志的由来?在以脑死亡为标志的死亡定义产生之前,人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主要以呼吸心跳停止为死亡标志。其中也分为两个阶段,先是以较易观察到的呼吸停止为死亡标志,因为呼吸是人们最易观察到的生命活动。
原始人把灵魂离开躯体称作死亡,确定灵魂是否已经离开躯体的标准是呼吸的停止。古代捕鱼部族的人看见鱼停止呼吸鱼就死了,于是认为人停止呼吸就是死了。
中国古代医学在判断死亡时,用很轻的新蚕丝、新棉絮放在垂死者的口、鼻上来测看是否摇动来判断死亡,称为“属纩”。如果不见新棉絮摇动,说明垂死者呼吸已经中断,即可宣布死亡。
在中国人的俚语中,“断气”、“没气”就是以呼吸停止为死亡标准的代名词。后来人们才从脉搏的搏动,发展到贴耳胸前闻听心跳的情况来判断死亡。
听诊器的发明,则使人们能够以心跳的存在与否作为判断死亡的主要方法之一。?(二)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标志的死亡定义?美国《布莱克法律辞典》(1951)定义死亡为:“生命之终结,人之不存;即在医生确定血液循环全部停止以及由此导致的呼吸脉搏等生物生命活动终止之时。”
它从病理学的角度把血液循环的停止代表心脏跳动的停止,并置于呼吸心跳(脉搏)之前的地位,这是对死亡定义从体表征象向生理病理实质的一种进步。?《Dorland's 医学辞典》的死亡定义为:“死亡是由心跳和呼吸停止所显示的外在生命的消失。”
三、心、肺、脑死亡定义三、心、肺、脑死亡定义?在死亡过程中,依据心、肺、脑功能停止的先后,可以将死亡分为心性死亡、肺性死亡、脑性死亡或脑心综合死亡。?(一)心性死亡?在死亡过程中,心脏跳动的停止先于肺呼吸运动和脑机能活动完全停止而死亡的,称为心性死亡。
多由于心脏的原发病变、功能障碍和外因损伤所致,如过度的体力活动使心脏负荷急剧增加引起心肌缺血而死亡;狂喜、愤怒及恐惧等情绪激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致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等。(二)肺性死亡?也称呼吸性死亡,指呼吸停止先于心跳停止的死亡。
呼吸中枢麻痹、胸腔病变、各种呼吸道肺部病变均可引起呼吸性死亡。呼吸停止之后,并不马上发生死亡,因此时心脏常常仍能跳动。
在心脏继发出现室颤、无效的室性自搏直至完全停止跳动,才发生死亡。所以,呼吸性死亡必须在引起心跳停止之后才能发生。
(三)脑性死亡?20世纪60年代前,已有人提出脑性死亡。当时医学界还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死亡的标志,所以即使脑已死亡, 但心跳呼吸未停止, 则认为人仍未死亡。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提出了脑死亡(brain death)的新概念,引起医学界、法学界、伦理学界的普遍重视(详见脑死亡标准部分)。?(四)脑心综合死。
2.死亡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文言文中关于“死亡”的说法
一、等级
1、崩:天子死曰崩,例如驾崩、山陵崩等。
2、薨:诸侯死曰薨。
3、卒:士大夫死曰卒。
4、不禄:士死曰不禄。
5、死:庶人死曰死。
二、宗教
6、圆寂:佛教用语,指僧尼死亡。
7、涅槃: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称(指佛或僧人)。
8、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端坐死亡。
三、避讳及谦称
9、百年以(之)后:死亡的委婉说法。
10、见背:(书面语)指长辈去世,委婉的说法。例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11、归天:婉词,指人死。
12、上天:迷信的人指到深佛仙人所在的地方,也用作婉词,指人死亡。
13、仙逝:婉词,称人死。
14、填沟壑: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例如: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四、褒贬
15、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16、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
17、见阎王:指死,含有贬义。
18、蹬腿:(蹬腿儿)指人死亡(含诙谐意)
19、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意)
20、见鬼:指死亡或毁灭。例如:让这些害人虫见鬼去吧。
21、翘辫子:死(含讥笑或诙谐意)。例如:袁世凯做皇帝没几天就翘辫子了。
五、中性
22、殁:(书面语)死。
23、殇:(书面语)没有到成年就死去。
24、夭折:未成年而死,比喻事情中途失败。
25、亡故:死去。
26、断气:停止呼吸,死亡。
27、逝世:去世,多用于名誉、地位较高的人。
28、上西天:指死王,带有点不好的意味。
29、老死:由于年老体衰而死亡(区别于病死)
30、升天:称人死亡(迷信)
31、寿终正寝:指年老病死在家中。
32、下世:去世。
33、猝死:突然死了。
34、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了,快要进棺材了。
35、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