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的规定,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只能向确定的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法律性质上属于私募基金。根据基金注册地的不同,可将产业投资基金分为境内基金和境外基金(也称为在岸、离岸基金)。从组织形式上看,又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合伙型基金、契约型基金。现阶段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形式以合伙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为主,也有部分基金再发行契约型基金进行表外融资或嵌套投资,以扩大基金规模或优化投资人的投资回报。目前,基金发起人在产业投资基金的拟设立和架构设计阶段,并未优先考虑税负问题,这可能会影响基金投资人的收益回报,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的后续发展。
一、产业投资基金概念
产业投资基金是指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制度,即通过向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设立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自任基金管理人或另行委托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资产,委托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从事创业投资、企业重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实业投资。限于篇幅,本文只对我国主要的产业投资基金形式,即合伙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的涉税问题进行分析。
(一)合伙型基金
合伙型基金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合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非法人组织依据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合伙型基金一般分为普通合伙、有限合伙和特殊普通合伙三种形式。投资基金主要为有限合伙的形式,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构成合伙企业的合伙人。
(二)公司型基金
我国现有公司型基金的主要形式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型基金与一般意义上的公司成立方式基本相同,管理和经营委托给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负责。
二、产业投资基金的税收政策
(一)合伙型基金
合伙型基金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以该有限合伙基金作为纳税主体,依法缴纳增值税。在所得税计算中,合伙型基金自身不是所得税的纳税主体,由合伙人承担各自的纳税义务。
1.增值税
有限合伙基金是否缴纳增值税和基金自身的性质无关,主要看其经营业务是否涉及增值税应税项目。
(1)股权投资的税收处理
基金向被投资对象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股息、红利不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基金转让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不征收增值税。基金转让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的股票属于转让金融商品,按照卖出价扣除买入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2)债权投资的税收处理
基金以债权投资、发放贷款或向债权投资对象收取资金占用费等形式取得利息收入,应按提供贷款服务、以取得的全部利息及利息性质的收入为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
(3)保本、保底收益的税收处理
保本收益应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但如果合同中不承诺保本,投资者对投资承受较大的风险,则具有权益性投资的特性,不征收增值税。
为鼓励股东或合伙人投资基金的积极性、降低投资风险、保证投资回报率,不少产业投资基金在以货币资金向投资对象进行股权投资时,要求被投资方承诺在分红时,无论被投资方是否盈利,都要按不低于约定的比例进行分红,形成了所谓的明股实债。以货币资金投资收取固定利润或保底利润,应按照提供贷款服务计算缴纳增值税。
2.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六条规定,境内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
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合伙企业分配给所有合伙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利润)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以每一个合伙人为纳税义务人。合伙人是自然人的,缴纳个人所得税;合伙人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缴纳企业所得税。
(1)个人合伙人的所得税政策
合伙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作为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的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合伙企业投资分回的利息或者股息、红利,不并入基金的收入,而是单独作为个人合伙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合伙人从符合条件的合伙制创业投资基金分得的股权转让所得和股息红利所得,按照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2)法人合伙人的所得税政策
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尽管现行税法规则将合伙企业当作导管性质的税收透明体予以处理,但是在实践中,业界一般认为合伙企业的法人合伙人通过合伙企业向被投资企业进行间接股权投资取得的股息、红利收入,并不是直接从被投资企业分得,不属于免税范围,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3)境外基金的所得税政策
如果境外基金的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被税务机关认定为中国的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在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依法依规申报、扣缴税款。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协定执行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11号)第五条第(二)项规定,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的合伙企业,其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是中国企业所得税的非居民企业纳税人。因此,符合这一条款规定情形的境外基金应按相关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境外基金未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但有被认定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投资所得,应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扣缴义务人所在地为纳税地点,减按10%的税率计算预提所得税。如果中国与该基金注册地的国家或地区签订了税收协定或安排,则按协定或安排规定的税率征收预提所得税。
境内居民法人、合伙企业或个人作为境外基金的合伙人,通过返程投资间接投资中国境内的产业基金,中国境内的居民企业或居民个人应就其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全部所得,包括从投资于境外基金获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
(二)公司型基金
1.增值税
公司型产业投资基金是否需缴纳增值税的问题,主要看其经营业务是否涉及增值税应税项目,与前部分合伙型基金的讨论相同。
2.企业所得税
与合伙型基金不同,公司型基金有两道应税环节,第一道应税环节是被投资对象向基金进行利润分配时,公司型基金作为企业实体,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第二道应税环节是基金向投资者进行利润分配时,投资者还需要再缴纳一次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如果公司型基金直接投资居民企业,取得符合规定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法人股东从公司型基金分得的红利,也可按照免税收入进行处理。
3.个人所得税
个人股东从公司型基金获得的权益性收益,属于《个人所得税法》列举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按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4.境外基金的税收抵免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以及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抵免。因此,中国居民企业来自境外基金分回的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在不高于抵免限额的情况下进行抵免。
三、涉税问题分析
(一)法人投资者投资不同组织形式的基金,投资回报存在差异
在理论层面,合伙企业不属于税收实体,合伙人穿透合伙企业直接取得所得,合伙企业本身不承担税收,仅起到导管作用,所以税收处理为先分后税。然而,我国税收政策并未完全将合伙企业视为税收导管,法人合伙人从合伙型基金分得的投资收益无法获得免税待遇,获取的股息、红利需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公司型基金虽然各层级都属于应税环节,但符合规定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应税环节多的公司型基金,其投资人的企业所得税税负反而低于应税环节少的合伙型基金。
(二)合伙型基金税收抵免政策有待完善
目前,合伙型基金的税收抵免政策尚不明确。例如,中国境内的甲法人企业是a合伙型基金的合伙人,a基金全部投资于境外非居民b股权投资基金,b基金又返程投资境内特定产业,其所得来源于中国,构成了环形投资架构。如果b基金将全部来源于中国的所得进行分配,a基金也将所得进行分配,甲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就b基金已在境外缴纳的税款,甲企业是否可以在当期应纳税额中进行抵免,现有政策未作出明确规定。有观点认为,从甲企业的角度来说,这笔所得是境外b基金分配给a基金的,并非直接分配给甲企业,甲企业在政策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进行抵免存在一定的税收风险。另有观点认为,穿透原则的核心在于不将合伙企业视为税收实体,任何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收入都应给予税收忽略,因此,甲企业可以进行税额抵免。
(三)缺少针对投资于大中型企业的产业投资基金所得税优惠政策
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领域较为广泛,有专项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的,也有投资于投入金额巨大、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后者如先进制造、超级计算机、芯片、工业、科研专用软件、生物制药、现代农业等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回报周期均长于一般产业,研发失败或对行业、产品兴盛度判断错误的概率也相对较高。目前,缺少投资于上述产业的投资基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利于激发投资人的投资热情,进而有可能会削弱中国在某些重要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四)部分基金投资人对合伙型基金的税收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存在税收风险
与公司型基金不同,合伙型基金不存在留存收益的概念。合伙型基金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其分配给所有合伙人的所得和企业当年留存的所得(利润),应当计入当年合伙人的应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然而,在实践中,部分合伙型基金的合伙人往往是按实际分得的金额进行所得税申报,而不是根据基金的全部所得按合伙协议约定或其他方法确定的分配比例计算应分得金额。甚至有一些合伙型基金不进行分配,部分投资方就不申报应纳税所得额。
四、建议
综上,结合现有相关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税收征管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产业投资基金的税收政策:
第一,财税部门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关注合伙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的税负差异。承认合伙型基金的导管特性,对于合伙人从合伙型基金分配的所得应保持原有的税收性质,视为直接投资所得,和公司型基金享受相同的所得税税收政策,以保持不同组织形式基金的税负平衡。对于合伙型基金来源于境外的所得,合伙人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是否可以抵免应予以明确。
第二,建议对投资涉及国计民生、国家鼓励投资的特定行业的产业投资基金(已享受投资于初创科技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除外),根据基金投资规模和投资期限的不同,允许分级(如按投资额的5%、10%、20%等)抵扣基金或合伙人的所得,或考虑按照投资期限的长短对基金投资所得的适用税率实行差别化处理,基金投资超过一定年限(如五年以上)可以适用低税率。
第三,完善基金税收申报信息管理体系。在多层合伙型基金架构中,项目投资所在地、上层合伙及其合伙人、下层合伙及其合伙人可能分属不同的主管税务机关,对于上层合伙人是否依法及时缴税,税务机关征管缺少抓手。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税收政策宣传,积极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督促基金投资人在规定期限前完成税收申报、缴纳事项。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合肥市税务局
(本文刊载于《国际税收》2020年第9期)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