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木水电站(西藏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

日期:2023-04-18 20:03:49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藏木水电站西藏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

西藏自治区藏木水电站是西藏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也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上规划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藏木水电站是雅鲁藏布江干流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规划5级电站的第4级,上游衔接街需水电站,下游为加查水电站。藏木水电站位於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出口处,距拉萨市直线距离约140千米,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千米,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010立方米/秒,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兼顾生态环境用水要求。

中文名

藏木水电站

水库位置

西藏山南地区

建造时间

2010年9月27日

竣工时间

2014年10月13日

库容

0.866亿立方米

上游河流

雅鲁藏布江

作用

发电,兼顾生态环境用水

工程简介

藏木水电站位于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拉绥乡藏木村境内,距拉萨市直线距离约140公里。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段规划的五级电站的第四级,加查峡谷是雅鲁藏布江上的四大峡谷(分别有岗科峡谷、尼木峡谷、加查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之一,在37公里的范围内落差达270米。峡谷内江水奔腾,有多处梯级瀑布,这里时常会出现鱼群逆水而上、跌落江中的景象,但是随着水电站修建,这种景观必将消失。藏木水电站最大坝高116米,水库正常蓄水位为3310米,相应库容0.866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这与三峡水库185米的坝高,393亿立方米的总库容,2240万千瓦的总装机量相比,规模还是小了很多。

藏木水电站的主要功能为发电,同样兼顾生态环境用水的要求。藏木水电站工程为二等大型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无航运、漂木、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要求。静态投资789700万元人民币,其中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静态投资13783万元人民币,工程建设总投资844300万元人民币。电站建设资金由国家拨款、资本金和银行贷款三部分组成。

技术参数

藏木水电站为大II型工程。坝址控制集水面积157668平方公里,占雅鲁藏布江中国境内全流域面积240480平方公里的65.6%,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1010立方米/秒。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加查县境内,坝址距山南~林芝的省道S306线约7km,距加查县城约17km。加查县城距山南地区行署泽当镇约140km,距拉萨约325km。

枢纽布置格局为重力坝+坝后式厂房,由左右岸挡水坝段、溢流坝段、厂房坝段、冲砂底孔坝段、坝后式地面厂房、消力池和海漫等组成。大坝建基面高程3198.00m,最大坝高116m,坝顶总长度389.50m。坝体顶部宽度19.00m,最大底宽76.00m。水库正常蓄水位为3310米,相应库容0.866亿立方米,属日调节水库。挡水坝段为左岸2个、右岸3个,最大坝高80m,坝体顶部宽度19.00m,最大底宽76.00m。

坝后式厂房内安装6台85MW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10MW,引用流量1077.8立方米/秒,额定水头53.5m,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约25亿千瓦时。

建设历程

藏木水电站

2010年1月召开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能源发展做出规划。座谈会提出西藏要“形成以水电为主,油、气和可再生能源互补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能源体系”。根据此规划,西藏加大了能源体系建设力度。藏木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藏中电网骨干电站,不仅可为西藏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而且将为藏中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证。

2010年9月27日总装机54万千瓦时的藏木水电站在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正式开工建设,这是西藏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官方人士表示,该项工程是西藏电力发展史上由建设10万千瓦级水电站到建设50万千瓦级水电站的标志性工程,具里程碑意义。

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出席了此间开工典礼。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郝鹏,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出席开工仪式并讲话。

根据曹培玺在致辞时的介绍,藏木电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水电站工程预计总投资78.97亿元,规划安装6台85兆瓦发电机组,第一台机组有望2014年投产发电。

郝鹏在讲话中指出,建设藏木水电站项目不仅是西藏“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更是西藏电力发展史上由建设10万千瓦级水电站到建设50万千瓦级水电站的标志性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4年11月1日,藏木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标志着该电站大坝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建设完成,正式进入蓄水阶段,首台机组投产发电进入倒计时。

2014年11月23日下午,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共同按下藏木水电站1号机组启动按钮,机组成功并入西藏电网,电站中控室机组运行参数一切正常。这标志着藏木水电站投入商业运营。

建设意义

201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西藏藏木水电站工程项目,是第一座在雅鲁藏布江干流上修筑的水电站。藏木水电站的建设有利于缓解西藏中部地区用电的紧张局面,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加快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对维护西藏和平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藏木水电站是西藏自治区电力发展史上由建设10万kw级水电站到建设50万kw级水电站的标志性工程。雅鲁藏布江藏木水电站的开建标志着中国对雅鲁藏布江干流巨大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正式启动。

影响

生态未知数

地理位置 

藏木水电站因其规模小,且地处人烟稀少地区,因此对生态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按照雅鲁藏布江梯级开发的规划,将来势必有更大规模的水电站出现在雅鲁藏布江上,这就有可能影响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

雅鲁藏布江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以及新特提斯洋闭合所形成的缝合带上。其力学性质比较薄弱,加之多次构造运动,使得该缝合带断裂以前破碎带较多,抗侵蚀能力较弱,于是水就沿该缝合带侵蚀出一条河道,形成了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加查峡谷形成与雅鲁藏布江河道在此突然变窄有关。由于河道突然变窄,导致此处水的流速增大,其侵蚀能力和携带泥沙的能力增强,日积月累江水就在这个狭窄地带,切割出了加查峡谷。

虽然雅鲁藏布中下游峡谷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在开发利用中也要注意,这里地质结构复杂,落差大,容易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需要在利用时加以重视。

有专家认为,对于今后雅鲁藏布江的水电开发要做出深度评估。其实雅鲁藏布江开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有规划,但是20年来没有做出进一步的科学评估。目前的水电开发还是比较仓促,生态问题缺乏量化指标,而没有公众知晓的开发也会带来更多的后遗症。 

重要的国际河流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上游称为狮泉河。由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经巴昔卡出中国境。

这条大河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以后称为贾木纳河。在孟加拉国与恒河相会后注入孟加拉湾。

布拉马普特拉河和贾木纳河对印度和孟加拉国具有重要的经济作用。首先,这条河流虽然会造成灾难性的洪水,但也沉淀下大量肥沃的冲积土可供耕作。其次,布拉马普得拉河的电力蕴藏量很大,但却几乎没有得到利用。再次,这条河流的内陆航运比灌溉更为重要。除了各类型的地方船只外,动力游艇和轮船可以轻而易举地沿河往返,运载大宗木材和原油。 

中方就该水电站与印度方面进行了长达8年的协调并取得官方认可,藏木水电站的环保指标之高在中国甚至全球都很少见,工程不仅关注到水源保护,还关注到鱼类生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4日说,中国对跨境河流开发利用一贯持“负责任态度”,会充分考虑对下游地区的影响,规划中的有关电站不会影响下游地区的防洪及生态。

沿河而居文明

藏木水电站

雅鲁藏布江依照自然条件和河谷形态,分为河源区、上游、中游和下游,由于地区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文化。[2]雅鲁藏布江上游基本属于游牧区,由于这一地区人烟稀少,茫茫草地就成为藏羚羊、牦牛等动物的乐园。

修建水电站的加查县属于山南地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中游,这里河谷开阔,是西藏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南地区是西藏最早掌握垦荒种地、水利灌溉、烧制陶器等技术的地区,产生过西藏历史上许多项“第一”。

山南地区能够成为西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得益于其立体的自然环境。山南地区属于典型的河谷地区,地势平坦,还有印度洋暖湿气候的润泽。在雅鲁藏布江的南北两岸,分布了不少古墓,加查县的古墓中曾发现存有大量的陶器。据专家推测,加查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原始社会。

藏木水电站的坝址位于加查峡谷的下游,水电站蓄水后水位提升,将会淹没峡谷的大半部分,但目前不会涉及到上游河谷地带。不过,藏木水电站只是五级水电站开发的第一步,在藏木上游还规划有三个梯级水电站,如果建成后水库蓄水势必会淹没一些河谷地带,两岸的文化遗迹也会受到影响。藏木水电站的坝址位于加查峡谷的下游,水电站蓄水后水位提升,将会淹没峡谷的大半部分,但目前不会涉及到上游河谷地带。

在建设水电站之前,加查峡谷交通不便,前往峡谷的大多是徒步旅行者。水电站的建设展开后,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对当地文化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影响。水电站的相关建设,涉及到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开发,沿岸村落也要搬迁,沿河而居的文明也将发生改变。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认为,从宏观上看对于人类来说,生态就是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反抗,创造一个适应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不是一味强调要保存某种自然生态。我们今天的地球,早已经不是原来的纯粹自然的地球,而是由人类活动改变了的“人类学的地球”,或者说是“社会的地球”。

印度关注

藏木水电站

印度正与国际社会就中国计划在雅鲁藏布江上修建水坝的传言进行磋商,以保证水坝的修建不会对下游的印度产生影响。 

参考资料

1.西藏最大水电藏木水电站全面运行 印度担心影响本国供水· 中国青年网

2.雅鲁藏布江上的电站 ·中国国家地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