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带(光传播时形成的光带)

日期:2023-04-19 20:39:56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光子带光传播时形成的光带

银河中除了星团、黑洞之外还存在一个非常奇特的东西,叫做光子带,光子带富含高能量的光子,震动力非常强是在光传播中的一种存在状态。而光子带是光传播时形成的光带,它是一种能量状态。而作为没有能源的能量状态,到目前还没有“实在的”发现。大约在1961年时首先被人们的科学家发现。光子带是甜甜圈形,其中心和太阳公转轨道中心重叠,半径和太阳公转半径相同,但其平面却和太阳公转平面垂直,也就是说太阳系每公转半圈就会遇到一次光子带,要通过整个光子带要两千年的时间。上次人们离开光子带是十万年前的亚特兰提斯王朝,如今已过了十万年,也就是说我们又要进入光子带。

中文名

光子带

英文名

Photon belt

别称

光子环

性质

伪科学信仰

光子带隙

光子晶体光纤(PCF)为了实现通信系统中全光信号处理,需要纤芯有效截面积小而非线性系数高的PCF光纤。第四个特点是潜在的超低传输损耗。对于空气导光光子带隙光纤,由于空气是传输介质,因此其理论损耗正如康宁光学物理学家詹姆斯?韦斯特说:“空气中的原子数量只是固体中原子数量的千分之一。因此,如果没有其它损耗,信号损耗也应该是原来的千分之一”。光子带隙光纤的理论最低损耗为空气中原子引起的散射损耗。第五个特性是巨大的传输带宽。对于空气导光光子带隙光纤,其传输带宽由光子带隙宽度决定。[2]

对于包层为空气孔排列的光纤,其光子带隙宽度由包层的空气孔形状和尺寸、空气孔间距、空气孔排列方式等光纤结构参数决定。对于包层为Bragg反射镜的光纤(中空全向介质光纤),其光子带隙由包层中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和厚度分布等结构参数所决定。这两种光纤的结构参数具有很大的设计自由度,因此,空气导光光子带隙光纤具有较大的潜在带宽。具报道,对于前者,如果包层空气孔的截面是六角形,围绕中间空气孔排列成蜂巢状,其对应的光子带隙为1400-1700nm,因此传输带宽为300nm。

对于后者,单个带隙所对应的带宽已超过1000nm。虽然光子带隙光纤在光纤通信方面特别是长距离传输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但进入实用化阶段以前还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光子带

第一,传输损耗方面。目前,空气导光光子带隙光纤的传输损耗最好实验记录是1.70dB/km,中空圆筒多包层光子带隙光纤的传输损耗记录是0.95dBm-1。根据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研究结果,在空气导光光纤中,只要包层空气孔层数增加到10层以上,泄漏损耗可以降低到0.1dB/km以下。目前,前一种光纤的传输损耗相距传统传输光纤的损耗已没有多远,通过改进制作工艺,可以减少中间空气孔内表面所引起的散射损耗,传输损耗可以进一步降低到接近实用化的水平。对于中空圆筒多包层光子带隙光纤来说,通过改进制作工艺,其传输损耗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降低到实用化水平。

第二,色散方面。目前,国际上对空气导光光子带隙光纤的色散特性的研究只有少量的报道,对其内在机理尚未有透彻的认识,还不能从理论上指导如何设计给定色散特性的光子带隙光纤,而只能针对某种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其色散特性。鉴于光子带隙光纤的特性,如果设计分析和制备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传输损耗和色散能降低到传统光纤的水平,光纤通信领域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对上述说法的反驳

所谓的光子带只是部分末日论者所信仰的理论之一,未经过正式或者公认的科学机构、科学研究所论证。

光子带或光子环是一种虚构、幻想、不存在的宇宙光体。美国许多科学家指称光子带并不存在,因为光子只会做前进的运动,无法聚集成一个环或带。

它是一种边缘信仰,与新纪元运动有很大的联系。其主张地球将在2012年被光子带或光子环完全封住,并认为这一交互作用将导致长达2至3日的极昼/极夜,其间电气设备将大范围地失效。

该信仰认为:光子带里的光子是具有高振动力的。其平面是与太阳系公转面垂直的。亦即太阳系每绕银河系公转半圈(大约一万年左右),太阳系就会进入光子带一次。太阳系需要使用两千年的时间以完全通过光子带。

光子带

该信仰主张:太阳系已经于1997年完全进入昂宿星团光子带空洞地区,并将于2012年底进入光子带主流。信仰者认为,如果太阳系进入光子带主流,将发生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变化。白天将变成晚上。地球磁场完全改变。太阳系将从第三度空间进入第五度空间。所有能源将被光子能源取代。所有电器(包括电池)将不能使用。水塔内的水完全干涸。有一段时间,地球将因为没有阳光而急速冷冻。

光子是光的粒子,众所周知,光在传播过程中遵循两大规律,波动规律和粒子规律(波粒二象性),波动规律是指光会像水波或者声波一样出现波特有的干涉现象、衍射现象和偏振现象。而粒子规律则是指光也会像实物粒子一样拥有自己的质量、速度和动能,比如光压——持续的光束打在板上会产生像小球持续打在板上一样的压力。而光子则是我们在考虑光的粒子特性时所借以理解他的一种模型,并不完全是光的一种状态或存在形式。同样的,光波则是我们借以理解光波动特性的另一种模型。也许有人很奇怪光为什么同时拥有两种看似矛盾的运动规律,其实生活中一切物质都能拥有粒子性与波动性,我们称实物粒子所拥有的波动性为德布罗意波,当然日常生活中很难发现我们自己的“身体”具有波动性,但是科学家实验发现电子在晶格中也能产生衍射斑,这就说明了实物粒子在特殊条件下的波动性。

由于光子是一种能量波传输状态因此它不同于实物粒子,不可能构成什么“独立存在”的光子带。光线从光源向四面八方发出后,永不停息地以光速在运动着,直到遇到别的实物粒子相互作用如吸收折返射等为止。它们在局部宇宙区域弯曲形成什么光子带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所传言的“光子带”,有些近乎神话,并能使人类及周围万物出现“迅变”,但目前还没有“实在”的什么证明。

如果光子带是对光线的描述,则要形成按照网络中对光子带的描述“光子带是甜甜圈形”的这一形态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强引力场可以弯曲光线,而要达到完全成“甜甜圈形”则除了黑洞没什么其他星体可以做到。而要达到像整个银河系那么大的“圈”,则此黑洞一定巨大无比了,起码有银河那么大了。那我们还会存在吗?我们世界的物质组成可是一般的物质粒子,速度与光比可是慢之又慢,因此将更容易落入引力陷阱。我们早在进入光子带前就随银河系一起毁灭了。

另一方面,如果把光子带认为是一般物体一样的存在,就更荒谬了。光的基元虽然可以说是光子,但那是与光波相通的。光是辐射,是电磁波,电磁波是不可能像一般我们这些粒子般“相对固定”在某处的(其实也就是费米子和玻色子的差异),谁也不能用一个盒子把电磁波装起来而不让它消失,也没有人能捉到手电筒关闭后的光线。

而后面那些神乎其神的效应,我也想反问,假如真有,又为何不会带来毁灭呢?

补充一句,旁边这幅图片不是光子带,而是草帽星系M104。

可以说,光子带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有些人还不认输,总说什么圣经里面说了。我要说,什么蜕变,什么上帝,如果以前的人们能预料到现在的人们不能预料的事,那我们现在岂不是退化?又何来蜕变、进化之说呢?还有人说人类科技有限,光子带可以呈环状,那你说你怎么知道光子能成带状呢?

光子带存在最新证明

新浪科技,北京时间10月19日消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近日,科学家在太阳系与茫茫太空黑暗的分界线上发现了一条由神秘高能物质构成的明亮缎带。

神秘的耀眼光带

美国宇航局2008年10月份发射了一部星际边界探测飞船(IBEX),并于近期首次绘制出高清晰度的全天候空间地图。在围绕地球转动过程中,星际边界探测飞船对数十亿英里外的太阳系边缘不断涌现的中性原子进行持续监测,以探寻太阳系与外太空的相互作用。

“IBEX监测结果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因为这些物质与当前的理论推断格格不入,跟此前科学家对这片首次发现的区域的假设模式也截然不同。”美国德州西南研究院科学家、星际边界探测飞船首席研究员大卫?麦科马斯说:“我们预计在数十亿英里以外的太阳系边缘可能会观测到规模较小、速度较慢的空间变化。然而,星际边界探测飞船却发现了一条狭窄的光带,竟然比太空中的任何天体都要明亮两三倍。”

太阳借助由带电粒子构成的太阳风,从太阳向各个方向以160-320万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吹去,在太阳系周围布设了一个保护性气泡,称作“日球层”。它与冥王星的运行轨道形成一条遥远的边界,太阳喷发出的带电粒子在这里逐渐消失。它保护着太阳系各大行星不受致命宇宙射线的伤害。太阳系边缘是太阳风与银河系其它恒星之间的稀薄气体碰撞的地方。最新发现的这条高能光带处于太阳系日球层的最外部。

遥远的太阳系边缘

在日光层的外部,太阳射出的正电荷粒子与星际空间漂浮而来的中性原子相互作用。当这些粒子相碰撞时,中性原子中的电子就会逃逸出来形成离子,而最初的带电粒子变成了中性。星际边界探测飞船对这些快速运动的中性粒子进行了精密观测,实时跟踪它们在太阳系边缘的运行轨迹,并籍此描绘出一幅太阳系混沌边界的高清晰图像。

“我们正在深入研究太阳系周边星际介质与日球层的相互作用,这样一幅太空图像意义重大。”新罕布什尔州大学科学家艾伯赫.莫比斯说。

颠复传统物理理论

参与此次探索计划的科学家表示,星际边界探测飞船绘制的天体图中的明亮光带让他们震撼不已,因为此前任何理论模型都没有预测到它的存在。

麦科马斯说:“当第一次看到星际边界探测飞船拍摄的图片时,我觉得一定是搞错了,这太不可思议了!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才让自己确信它是真的存在。”

麦科马斯于周四简要介绍说:“这条光带是受到外部磁场的影响而形成的。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星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尚没有对星际作用基本原理形成共识,因为新的探索结果与基础物理学的推断完全背道而驰。”

旅行者号飞船任重道远

旅行者号姐妹飞船是美国用于观测木星和土星的,在完成既定任务之后,美宇航局对两个深空“旅行者”的任务重新进行了部署,让其对太阳系行星以外的空间展开探索。

2004年,美国于30多年前发射的旅行者1号,首次对太阳系边界进行探索。当太阳喷发出的带电粒子碰到来自外太空的中性气体时,会产生了一种肉眼无法观测到的震动现象。2007年,旅行者2号也紧随其后飞向太阳系边缘。它们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向外高速运转。随着这些飞行器对太阳系遥远边际的探索,星际边界探测飞船终于拍摄到最新最全面的天体图。在今后的数十年里,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将是科学家对太阳系远端实施观测的唯一来源。

“IBEX天体图最令人震惊之处在于,这条长蛇一样的狭窄光带恰好处于两艘航行者飞船的观察范围之间,以至于时至今日才完整地探测到它。”麦科马斯说。

参考资料

1.地球正在进入光子带·环球网

2.光子带隙光纤(下)·易迪拓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