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人(不具有性倾向的人)

日期:2023-04-20 00:14:10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无性人不具有性倾向的人

无性恋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倾向的人,也就是不会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倾向,对男性和女性都持着一种较冷淡的态度,不会对任何一方产生兴趣,不过无性恋是否是一种性倾向到目前为止都还有争议。无性恋者难以对某一性别的人产生很多好感,但也不多会对这种性别的人表露出多少厌恶。无性人就是性染色体为为单个x的人,长相像女性,但不会发育。1962年,诺里·梅·韦尔比出生在苏格兰,生来是个男性,7岁时移民澳大利亚,1990年接受了变性手术成为女人,但自从停止注射荷尔蒙之后,诺里发现自己既不想做男人,也不想做女人,决定成为“无性人”。

中文名

无性人

定义

既不是男性也非女性

特点

均不能生育

条件

政府机构认可

世界上第一位无性人

1962年,诺里·梅·韦尔比出生在苏格兰,生来是个男性,7岁时移民澳大利亚,1990年接受了变性手术成为女人,但自从停止注射荷尔蒙之后,诺里发现自己既不想做男人,也不想做女人,决定成为“无性人”。2010年3月15日,诺里的由澳政府颁发的护照性别一栏填的是“不定”!从而成为世界第一位无性人。

无性人-介绍

无性人就是性染色体为为单个x的人,长相像女性,但不会发育。至于两性人染色体有很多有xxy,xxyy,xyy型,有男女的特征,也不会发育,其实还有超女人,是xxx,甚至xxxx,但她也不能正常发育。这些都是性细胞染色体分裂异常引起的,当然还有假性双性人,这个主要是胎儿时副肾管,甚至主肾管发育异常引起。另外除了假性双性人可以生育外,其余均不能生育。

无性恋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倾向的人,即不对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别表现出性倾向的一种倾向,无性恋是否是种性倾向一直还有争议。无性恋者对男性和女性都持着较冷淡的态度,不会对任何一方产生兴趣,但会因自己的性别或日常经历而对某一性别多出一些好感。无性恋对人难以产生很多好感,亦不多会出现厌恶。

无性恋的简称为“xal”和“al”,这三个字母是从无性恋的完整英文单词中选出的。无性恋者分两种,一种是不会对任何人产生性驱动力,当然也包括自己。第二种是只对自己产生性驱动力,因此他们不会与任何人发生性行为。

无性恋者无论是对异性还是同性都是彻彻底底无“性趣”。尽管无性恋者不需要性伴侣,但他们也渴望与他人亲近,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绝大多数无性恋者最终会选择试管婴儿生育后代,从而避免与人发生性行为。

在《无性恋和自淫女性:两个视而不见的群体》(1977)的论文中,作者MyraT.Johnson将“无性恋者”定义为:“不因生理或精神上的因素、个人性史、婚姻状况、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不愿涉入性活动的人”。

2012年8月20日,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副教授博盖特的研究表明,全球约有7000万人为“无性恋”者。

无性恋-研究

无性恋这一现象,早在“性学之父”金赛那里就被认识到,但是并没有更进一步的研究。在金赛发明的“金赛量表”中,只有一个单一的测量维度,一端为绝对的异性恋,另一端为绝对的同性恋,无性恋在这里找不到归属。在金赛1948年和1953的报告中,用0到6的数值代表从完全的异性恋到完全的同性恋这一范围,但同时也有一个单独的类别被提出,它被称作“X”,代指“没有性关系或性反应的人”,金赛将成年人中的1.5%归为此类。原文:08160.cn

《女性的性行为》中,金赛进一步提到了这一类“X”人:他们“对不论是来自同性或异性的性刺激都很淡漠,在同不论哪个性别的个体接触中都不会有明显的生理反应”。

197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MichaelD.Storms只使用性幻想和性刺激来量度,并且Storms将同性性行为倾向和异性性行为倾向用两条单独的坐标轴来表示,而非同一坐标的两端,如此一来,人们就能在这个坐标系中将双性恋和无性恋区分开了。Storms认为沿用金赛量表的研究者易将无性恋等同于双性恋:他们都不会在选择性伴侣时表现出性别偏好,而因此统统被认定为双性恋。原文:08160.cn

大多数无性恋者在生理上都没有问题,也就是他们并不等同于生理性无能。他们中一些人手淫,另一些人则不。手淫可以使人的身体得到一种快感,因此许多无性恋者也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在自慰的过程中他/她们并不感到性的冲动,或者联想到与性活动有关的任何事物。摘自:08160.cn

无性恋-具体表现

无性恋对于性并不恐惧,他们对于性所包涵的一切都看的和平常之物无二。他们对于性的渴望已经完全断绝了。有的人结婚前指定要那种不要性爱的对象,不属于心理疾病,和正常人吃饭一样,唯一与常人不同的就是他们对于性本身就没有渴望。

这种人是天生的,虽然冰山一角,但也并不是不存在。所以,请大部分因为有性恋是主流就以为自己就是完全正确的有性恋者不要强行去“纠正”一些无性恋的心里观念。请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任何一个群体,这样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无性恋-无性恋可能心理成因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成因:

第一种成因,在现实生活中,夫妻、情侣分离的情况并不罕见,这种情况多半是由社会因素造成,可能归为社会成因。这种人对于性并不是恐惧,但是更多的是由于之前爱的太深而坠落所造成的一种无以复加的深深的失望。故而对于性所包涵的一切都看的和平常之物无二。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一些尘世之间的人遁破红尘而削发为僧,这样的人对于性的渴望已经完全断绝了,故而造成了这样的无性恋者。这类人的特点是:因为不同原因都经历过感情的大起大落并且都有过一定的创伤,而因为感情经历而导致的不同观念的变化,使得他们参破了性或者是对于性完全失望,从而导致了他们成为无性恋者。

第二种成因,有的人在结婚前,指定要那种不要性爱的对象,虽然结婚后依然有性生活发生,但是非常少,有些人一年也就一两次性生活,这种情况不属于心理疾病,和正常人吃饭一样,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吃得少。这类人很相似于第二种类型的由于心理原因而造成的,但是也有不相同的地方。他们是是由于心理和过去经历的关系,对于性本身就有一种排斥。我们对这种排斥本身并不能定性,但是这种排斥却是可以基本归类到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的问题。置于这些人们,这多半是些对于人生和精神有着更为理性的追求,与感性的人们背道而驰但是又相生相容。当然,对于这种排斥,我们并不能给予歧视,正如黑人和白人的区别一样;遇到这种人,也就基本相当于遇到了柏拉图式的爱情的标准人选。但是,因为对于精神的高度追求会使得他们完全放弃对于肉体的欢愉。也就是说,只有情,没有性。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也并不是不存在。总体来说,追求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于性的基本放弃。例如西方的僧侣,修士。他们因为对于上帝的信仰的崇敬而放弃了性。这是这种人中的冰山一角。这类人的特点是: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对人生的某一大目标的追求或者是对于某种精神的景仰而对性基本放弃。

第三种成因,天然的心理恐惧。部分人觉得性生活是一种不干净的行为,排斥和恐惧性生活的发生,虽然这些人的心理成因比较复杂,但是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找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再用心理学技术进行干预,可以让对方恢复常态,可以归因为心理状态。也有例外,上次看报纸,听说一名男子十分排斥性生活,找遍国内知名的心理学专家和教授都没有使其改变来访者。我想可能有三个方面原因吧!其一,可能没有找到真正可以治愈他的心理学专家。其二,可能国内的心理学技术刚起步,还没有达到治愈他的能力。其三,可能和同性恋一样,可以选择从他的父母入手,让他们接受现实。总的来说,这类人是由于先天或者是后天的一些影响,对于性完全的厌恶排斥和因为一些事件而导致的第二类型的心理原因的无性恋者的加深版。对于这些人来说,对于性的完全厌恶其实并没有涉及到当事人的人生观念和其他观念,所以我们大可去帮他纠正。(多言一句:请大部分因为异性恋是主流就以为自己就是完全正确的普通人们,不要强行去“纠正”一些无性恋的心里观念。纠正先天的无性恋者和后天造成却为本能反感而心理却无质变的无性恋无所谓,如果是由于后天的因素而导致的心理转变从而造成的异性恋,那就是人家本身的心理。或许你看他们是精神病,但是一个人一个世界,请不要拿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这些弱势群体!这样对他们只能是伤害!)

参考资料

1.无性恋·查字典

2.澳官方认可首位无性人 性别一栏填写“不定”·腾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