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ANIST
钢 琴 家 专 栏
吉 | 列 | 尔 | 斯 |(十)
EMIL GILELS
古典乐迷每每提到吉列尔斯,就要顺带提起他和里赫特那些不和的传闻。这两位伟大的钢琴家羊都喜欢,但羊更偏爱前者。一方面是羊觉得有时里赫特的音乐处理不太合口味;另一方面,里赫特说吉列尔斯敏感善妒的言论也让里赫特在羊心里减了分(参考Bruno Monsaingeon “Sviatoslav Richter: Notebooks and Conversations”。)
关于里赫特说“吉列尔斯拒绝承认自己是涅高兹的学生”,羊也没找到其它人关于这些事情的描述,至于这对师徒的关系究竟僵化到什么程度,恐怕只有联系相关学者或者经历过这些事情的俄罗斯人才能探个究竟了,羊也只搜到了一点吉列尔斯不知何时写给老涅的信里表达不满的内容,在涅高兹发表于1962年的《埃米尔·吉列尔斯的演奏艺术》(收录于《涅高兹谈艺录》)里,他仍然对吉列尔斯赞赏有加。
(*)
找一张两人同框的照片可真难
人性本就复杂,更何况在那个复杂的年代。如果吉列尔斯真的善妒,又怎么会帮助里赫特出国演出、并在美国举荐里赫特,说出:“我的演奏不算什么,我们国家还有位伟大钢琴家叫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他比我强10倍,你们等着听里赫特的演出吧!”的话。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由左到右,吉列尔斯,塞缪尔·费恩伯格,雅科夫·弗莱尔
吉列尔斯夫妇(居中)和肯普夫夫妇(左一右一)
关于吉列尔斯的另一段佳话是,在1966年第三届柴赛决赛现场,他不顾观众的反对,坚持将金奖颁给了时年16岁、在参赛选手里最年轻的索科洛夫,现在看来,该为大师的超越时间的眼光叫绝,索科洛夫的确成为了当世屈指可数的钢琴大师。
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可以在一些英文网站上找到。赫鲁晓夫的女儿说,在赫鲁晓夫下台之后,吉列尔斯夫妇仍冒着被官方制裁的风险去探望他。这能印证吉列尔斯是一位勇敢的好人。
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作为钢琴专业学生的“新约《圣经》”,可以说贝多芬作品的演奏水准是判断一个钢琴家合不合格的重要因素。羊时常听上世纪的大师如肯普夫、爱德温·费舍尔、施纳贝尔、蜜拉·海丝等人的演奏,他们各有千秋,但羊听吉列尔斯和肯普夫更多些。
吉列尔斯的贝多芬令人惊叹的是:风格纯正,结构严谨;音色辉煌,技术精湛;气势雄伟,而歌唱的部分也很婉转动人。相比于肯普夫等大师有时不经意的错音,吉列尔斯的演奏更加扎实、稳定和精致(即便错音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偶有瑕疵完全不影响大师的伟大)。像老生常谈的“热情奏鸣曲”、“槌子键琴奏鸣曲”等的优秀不必多提,羊个人还非常喜爱他演奏的《钢琴奏鸣曲作品81a“告别”》,这首奏鸣曲本身可以说是贝多芬所有奏鸣曲里情感最充沛的一首,而且大段的跑动句要弹好十分不易,而大师用摧枯拉朽的技术完美地呈现了这些困难乐段。羊时常想,如果大师能在生前把没录的五首奏鸣曲,尤其是作品111录完就好了。
大师演奏的勃拉姆斯的第一、二《钢琴协奏曲》也是历史经典。尤其是后者,那绝美清透的音色、不疾不徐的句法,让羊在聆听时总能想起自己欣赏过的自然风光,仿佛真的身在雄伟壮丽的山间;到了慢板乐章,大师深沉的触键和对旋律的把控足以让闻者热泪盈眶;到了最后乐章,开头几个音就宛如湖上波光,在大师营造出的氛围中陶醉。
俄派作品就更不必说了,那些需要千钧之力才能弹好的作品在他手下就像吃饭喝水一般简单。他的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等已经被推荐无数遍,我已经无力再夸。羊忘不了在第一次听到大师的德彪西时的那种惊喜:透明清澈,优雅利落,没想到大师弹法派作品也如此出色。俄派作品那种高屋建瓴的气势,和法派作品如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那种灵动飘逸的小巧之美形成了一种反差萌。吉列尔斯的这种能熟练把握各种作曲家的全面性,是羊如此喜欢他的原因之一,激励了羊平时做各种各样的视奏练习,也获得了一定的进步。
在吉列尔斯基金会的网站上,有各种知名音乐家和他的学生对他的回忆和高度评价。有关于他的误解也好,负面评价也好,都没法掩盖他的音乐艺术的光辉。希望羊粗浅的文字能够抛砖引玉,帮助大家能对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大师之一有更深的了解。
新浪微博:音乐羊MusicYang
音乐羊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