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冬至日如约而至,在12月22日5时48分的时候,我们将迎来冬至日,此时五点不到,太阳就会落山。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冬至日是最值得庆贺的日子,在古代重视程度甚至超过春节,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众所周知,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因为这天太阳直射地球最南端的南回归线,而此时北半球各个地方的白昼是一年中最短的,在古代称为“日短至”。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地区,白昼时间仅有7个小时。更有甚者,北极圈以内还会出现24小时都是黑夜的现象,也就是极夜。
(*)
古往今来,每个节日都有很多传统习俗,二十四节气中也是冬至的习俗最多,俗语说“冬至大如年”就是说它的盛况,那么冬至的传统习俗有哪些?这些习俗分别有什么说法?
一、祭祀先祖
在我国,冬至祭祀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人冬至祭祀,一为祭天,二为祭祖。祭天是古代皇室的重大日子,由当时的皇帝携大臣,一同到郊外祭天,这一习俗最早可见于《周礼·春官·宗伯》中:“冬至日,大司乐要在地上的圜丘奏乐,演奏六次,则天神降,可以礼神”。而祭祖则是民间百姓祭祀先祖的活动,冬至这天,人们要祭拜逝去的父母长辈,除此之外,有些大户人有祠堂或者祖庙的,还要合族举行祭祀典礼,以示尊重。
二、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就进入了数九天,所谓的数九,就是民间说的九九消寒,合计为81天。冬至的第一天就是“数九”的第一天,以九天为一个“九”的周期,一直数到第九个九天,便是来年春分的“出九”,也意味着春耕时节的开始,此时桃花盛开,因此也说“九尽桃花开”。
古人认为九是最大,且也是最长久的,因此人们认为只要过了冬至的九九八十一天,春天就会到来,也是一种美好的寓意。所以古人认为冬至乃是春之先声,预示否极泰来、焕然一新。
三、吃饺子
俗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句俗语说的多数是北方地区,他们在冬至诶都有吃饺子的习俗,传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因为他在冬至的时候,用面皮捏成耳朵的样子,加上汤药,治好了人们冻坏的耳朵,因此后人才用冬至吃饺子来纪念他。
四、吃馄饨
“冬至馄饨夏至面”,这是过去老北京流传的一句俗语,相传是汉朝流传下来的,当时匈奴有浑氏和沌氏两大部落,扰的百姓不得安宁,人们非常怨恨,于是做成面食,称之为“混沌”。希望吃了馄饨之后,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因此才有冬至吃馄饨的习俗。时至今日,馄饨已经变成了一种节令饮食,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由来。
五、喝羊肉汤
冬日进补是中国的饮食习俗,而冬至喝羊肉汤的习俗则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冬至后,中国各地都进入了一个寒冷时期,人们除了添衣保暖之外,在饮食上也是以滋补身体为主,俗话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过后,白昼慢慢缩短,此时人体 阳气最盛,容易吸收营养,古人认为冬至前后是人体进补的最好时机,因此才有冬至喝羊肉汤的习俗。
六、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在南方地区,汤圆是冬至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在冬至这天,人们以糯米为丸,做成汤圆,之后还有祭祖,最后全家一起围坐吃汤圆,寓意“团圆、美满”。
七、吃赤豆糯米饭
我国的江南水乡,一直有冬至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是为了趋吉避凶,有祈愿吉祥如意的说法。除此之外人们还会在冬至这一天,用糯米饭包裹各种肉类,作为祭品来祭祀祖先。
冬至如期而至,无论你现在身处何方,也别忘了给自己来一碗热乎乎的饺子和汤圆,既能暖身又能暖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保护好自己,期待来年春暖花开,万事胜意,也愿你冬日所盼,皆能如你所愿!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