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是“汉奸”吗?
精明怒吼:“数典忘祖,妄为文正公苗裔,他范文程不是汉奸,谁是汉奸?!”
遗老遗少们笑怼:“汉奸?岳飞都不能当民族英雄了,范文程凭啥是汉奸,醒醒吧,大明早亡了!”
贰臣乎?汉奸乎?"贰臣",泛指在前一个朝代做官,投降后一个朝代又做官的人。乾隆皇帝以“忠君”为准绳,评价投降的明朝官员为“贰臣”。他将这个“贰”定性为中性词,即褒贬不一,褒扬的是这些人为大清所做的卓越贡献,贬斥的是他们节气有亏。“贰臣”一词,在当时非常具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乾隆皇帝既过河拆桥,又嫌邀买人心。不过乾隆皇帝也不傻,毕竟“贰臣”们的后代皆是朝中栋梁,一句“所以至有二姓者,非其臣之过,皆其君之过也”,“全是老朱家的错”又把“理儿”给圆了回来。
范文程是“贰臣”吗?
肯定不是。《贰臣传》共收录明清两朝为官者一百二十人,其中不乏洪承畴、钱谦益这般的大人物。范文程虽然是生员身份,但并未入仕,首要条件不符合,所以范文程不是“贰臣”。
范文程,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祖父范锐曾为嘉靖时期的兵部尚书,祖父范沈曾为沈阳卫指挥同知,其十八岁时,与兄范文寀同为沈阳县学生员。秀才范文程家族世受明勋,若不是万历四十六年抚顺惊变,他的人生历程绝不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样貌。
范文程是“汉奸”吗?
遗老遗少们网络上的几点质疑:
一,范文程,明之生员,投入大明建州卫军民都指挥使司,不算反叛,何为汉奸?
二,清军入关后,范文程安抚民心,是弥合民族矛盾的功臣,拯救汉民无数,何为汉奸?
三,中华一统,花团锦簇,汪精卫、菜菜子之流才是汉奸,范文程是融合的必然,何为汉奸?
精明答质疑:
一,此役恕不赘述,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就在赫图阿拉建国了,范文程兄弟于万历四十六年在抚顺被掳,何来不算反叛。
二,范文程为仕宦家庭出身,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度,加之十数年中枢的历练,流于表面的手腕耍的非常漂亮。用”李闯“掩盖得国不正及民族矛盾,用"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稳定民心,实际都是政治操作,实际效用不大,清军定鼎全国的过程中,汉民之血不是一纸公文能止得住的。制定制霸中原政策的那个人,必然也是罪魁之一,何来救民于水火。
三,”汉奸“一词,早见于元代,顾名思义出卖汉族利益的败类,至清代方跳脱出单一民族的指代,到了清末民国,始上升到背叛国家。而今的中华,民族融合,欣欣向荣,以今日之观点,范文程算不得”汉奸“。但在明朝,作为主体民族,以”汉奸“论,绝不为过!
孰对孰错,争论不休,各位看客,你们的疑问是什么,回答又是什么呢?
上帝视角看问题
《清史稿》:“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清史稿》对于范氏兄弟投金,并得到重用的记述非常简略,即模糊了过程,又推高了立意。实际情况绝没有那么简单。万历四十六年抚顺一战,不但战死了辽东总兵,还造就了两位影响历史进程的汉人,李永芳与范文程,只不过二人的机遇却截然不同。
李永芳,无胆鼠辈,开门降敌后,封了参将,做了驸马,平步青云。范文程则不然,他是被掳降民,没被杀死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面临他的是九年旗下奴生涯。
我们不知道那九年范家兄弟是怎样渡过的,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在什么样的心理转变之下,开始死心塌地的为后金效命。一般情况下,人在如此境遇下,要么实际点,凭本事挖祖坟,要么卧薪尝胆,他日卷土重来。不过,前者更多,后者太少,范文程可能只是个普通的秀才而已,期望他在那般的逆境中反转,也是不现实的,从此点上看多少让人产生些许怜悯之情。
可后来的故事,就完全翻转了。
故国无望,受到赏识,自然要一逞胸中抱负。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再到顺治、康熙,范文程一生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从辽东到入关,从军策到民政,大清成长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其不愧为清初一代重臣,更不愧死后,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的评价。
平心而论,皇朝更替在我们土地上数千年不觉,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个“奸”,那个“贼”,绝不在少数,文人有“气节”,文人也多“投机”,对大清来讲是具有重大贡献的忠臣,忠到甚至超越许多八旗勋贵,忠到让他忘记家毁成灭,忘记九年奴役,忘记多铎的辱妻之恨。难道这一切只是为了一逞胸中抱负吗,还是只是为了生存需要?
历史是历史,德行是德行
有些事情不遑多论,历史的大框架下,人们普遍的评价是清之功臣,明之叛逆,人们强调他入关后扶民有功,强调他节气有亏,完全忽略掉了对他的实际定性,才致使争论不休。当然,而今也不会就这一问题再定性了。
作者窃以为,范文程实为汉奸而!
从时代看,当时的时代,背叛民族者,实为汉奸!
从作为看,范文程双手沾满了同胞的血,皇太极时期数次叩关,范文程一介文人披甲上阵,杀伐狠辣,绝不是简单赞画参谋可比,凶辣程度不弱满洲八旗子弟。
范文程是真汉奸!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