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名载湉,在位34年(1875年-1908年)。在位期间,曾实行“戊戌变法”,仅103天即被慈禧太后废止,此后被软禁于瀛台。1908年11月,38岁的光绪先于慈禧太后一天驾崩,由于二人生前矛盾激烈,使光绪死因变得扑朔迷离。2003年开始,相关专业机构对光绪的头发和衣物等进行检验研究,2008年公布光绪死因为砒霜中毒。
清崇陵平面图
(*)
在五孔石桥上可望见石木牌坊
五孔桥侧面
清崇陵位于河北易县泰陵的东南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是光绪的陵墓,建于1909年至1915年,中国最后一座封建帝王陵墓,埋葬着光绪皇帝和孝定景皇后(隆裕太后),也是唯一一座开放地宫皇陵。
过五孔桥是望柱,左右各一根
石木牌坊
光绪生前没有建陵,宣统皇帝登基后才在西陵为其建造崇陵。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由民国政府出资继续赶修崇陵工程,崇陵是一项跨朝代的陵寝工程,是时代更迭的产物。
神道碑亭
三孔石桥
一旁有小路通向崇妃园寝
隆恩门
右配殿
左配殿
崇陵在建筑规模上不如泰陵,其规模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某些精华,仍具有它的特色。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把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思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为了增强排水性能,每个宫殿基部都建有2米宽的散水,明楼前和三座门前分别挖砌了御带河,地宫内凿有14个水眼与龙须沟相通。
焚帛炉
石雕龙头
丹陛
香炉只剩下底座
香炉介绍
主体工程木料采用名贵的梴楠木,质地坚硬如铜似铁,有“铜梁铁柱”之称,并栽植有珍贵的银松和罗汉松。1938年,崇陵地宫被盗,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
清西陵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得比较好,各个景点都设有古色古香的说明牌,文字说明简明扼要,我们基本都拍了照,为的是回来好搞清所拍照片哪儿是哪儿。
牌楼后是神道碑亭,双檐歇山黄瓦顶,面阔进深均为8.8米,楼内有一统石碑,碑身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着光绪皇帝的谥号。
隆恩殿内景
隆恩殿内木柱
隆恩殿后面的三座琉璃门
隆思殿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用这种木料制作一把普通太师椅,重量竟高达百余斤,所以隆思殿被誉为“铜梁铁柱”,且梁架之间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顶,又使殿内更加美观。特别是殿内四根金柱采用沥粉贴金的盘龙装饰,底部有海水江涯图案,较其它帝陵的宝相花更加富丽堂皇,为清帝陵的独到之处。
云杉
石祭台
通往明楼的坡道叫”礓礤坡“
方城、明楼
站在方城回望
在方城门洞中回看
明楼是陵寝建筑的最高点,楼内有一统石碑,碑身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着光绪皇帝的庙号。
崇陵地宫是清西陵唯一开放的皇陵地宫。地宫是拱券式的石结构建筑,整个地宫有隧道1条,石门4道,券9道(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l座,门洞券3座),金井l眼,龙须沟2条,漏眼14个,墓道全长63.19米,面积349.95平方米,空间2170.61立方米。
崇陵地宫
地宫
地宫盗洞
地宫内金券是九券中最大的一个,是地宫的主体建筑,高大宽敞,券顶四周、海墁全部是青白石结构。每道石门顶上都装有重达十几吨的铜管扇,既能支撑门上的巨石,又能使高3.52米的巨大沉重的石门开关自如,石门之上还有用整块的青白石雕成的石门楼,八扇石门上,浮雕有造型生动的菩萨立像各一尊,菩萨的立像,高1.99米,神态庄严,气势威武。
地宫
地宫石门
地宫内石门
穿过第四道石门进入金券,金券高大宽敞,是地宫的主体建筑,东西长12米,南北宽7.2米,高8.95米,全部用青白玉石构筑而成。
宝床上放置有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光绪居中,隆裕居左,梓宫四周有十六块绘有五彩山水云龙的龙山石,夹住梓宫边角。两座梓宫皆为内棺外椁的形式,光绪帝棺木周身朱红涂漆,雕有镀金的藏文和梵文经咒以及万字不到头的底饰纹案,隆裕皇后棺木顶盖上雕有金凤一只,挺立山岩,展翅欲飞,旁边云团朵朵,脚下海浪涛涛,山花灼灼。
光绪帝和孝定景皇后棺木
金凤头上雕有九尊菩萨坐像,整个画面布局紧凑,造型优美,刀法玲珑,线条细如发丝,五彩涂金,是具有高度水平的木雕艺术品。光绪帝的棺内有围锦十三层,其中一层为升龙、彩云和寿山福海图案,一层为明黄底行绣绿色团花图案,其他十一层均用金粉写有梵文经咒,机头处有“杭州织造臣舒麟”等字样的陀罗尼缎,彩缎锦色为蓝、紫、红三种。隆裕皇后棺内仅有围锦三层,均以紫色,写有金粉梵文经咒,帝后两棺底层,均垫有灰白色灰土,上覆紫色香粉。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