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合伙 (人个税新政策) 六个“二”的问题

日期:2022-11-24 06:22:02 浏览: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恐怕用在最新出台的财税【2019】8号文的身上是最贴切不过的了。自从2018年12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决定引入单一基金核算模式后就不断有各路解读。其实现在看来,政策基本面并不复杂。笔者总结了所谓的六个”二“来帮助大家把握新政策的基本内涵。至于这个文件的原文,请大家自行查阅今日推送的第首篇图文消息。

  第一个“二”、适用税收优惠的创投企业分两类。既包括按照发改委要求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也包括按照证监会私募基金管理要求设立的创投基金。理论上讲创投基金可以是契约型私募基金,但是8号文目前暂不涉及契约型基金。

  第二个“二”、创投企业税务核算模式分两类。第一类是单一投资基金核算模式,其实就是要求针对创投企业所投的股权投资项目仅针对股权转让所得、股息红利所得纳税。第二类是创投企业整体核算模式,其实就是针对创投企业的整体经营所得计税。前者适用20%的比例税率,后者适用5%-35%的累进税率。其中在计算经营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符合条件的个人合伙人还可以扣除新所得税法带来的四大扣除(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

  第三个“二”、单一基金核算模式下需要考虑两类所得。第一类是股权转让所得,其基本计算模式是股权转让收入—股权原值—合理费用,其实就是现行个人所得税法中对财产转让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方式。不同项目的股权转让所得和股权转让损失可以盈亏互抵。我认为这里的股权转让损失无需税务机关备案确认。第二类是股息红利所得,实际上应该理解为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在创投中投资贷款项目的很少,但会涉及一些固定收益类的投资收益,其实就是利息。需要注意的是,股息红利所得和股权转让所得之间通常不能盈亏互抵,也就是不能用股息红利收益去抵减股权转让损失。如果创投企业以减资的方式从被投资企业退出,就会引发股权退出环节股权转让所得和股息红利所得是否要区分的问题。

  第四个“二”、纳税申报方式有两类。对于单一基金核算模式下的股权转让所得和股息红利所得,采取源泉扣缴的方式,由创投企业来进行代扣代缴。由于股权转让所得是按照年度计算的,因此对股权转让所得的部分的代扣代缴也是按年扣缴。如果对合伙人按照项目提前分配,需要预留必要的纳税资金。对于整体核算模式下的经营所得,应当采取自行申报的方式,先按月按季度预缴,在年度终了后规定时间内进行汇算清缴。

  第五个“二”、两类优惠的叠加。8号文所给予的两类核算模式的优惠,与财税【2018】55号文给予的投资额抵扣的优惠可以叠加使用。只要符合条件,在计算单一基金核算模式的股权转让所得和整体核算模式的经营所得时都可以按照政策规定进行投资额抵扣,这样个人合伙人就有机会最大限度的适用税收优惠,起到国家税收政策对创投的扶持作用。

  第六个“二”、两个层面的备案。一个是行政监管层面的备案,创投企业向发改委备案,创投基金向基金协会备案。另外一个是税收层面的核算方式备案。其中核算方式的备案是8号文推出的新政策,值得关注。由于目前已经接近1月底且新春佳节即将来临,税务机关要求2019年3月1日之前完成核算方式备案还是存在很大的难度,时间也很紧迫。在我写这段话的时候,笔者的脑海中回忆起2018年1月份行将结束的时候,很多资管产品管理人忙着准备2月初进行的历史上第一次资管产品的增值税简易计税的申报,大家纠结于是否要到税务机关备案,某省级税务机关一会不要求备案、一会要求备案,纳税人搞得晕头转向,希望这一次创投核算方式的备案能够有一个清晰的流程。

  相关阅读——

  解析财税8号-单一投资基金政策或存退出障碍

  创投企业看过来,这十个必须了解的重点

  创投企业税收优惠的执行期限如何确定?

  创投个税政策需关注的几个方面内容

  有限合伙制创投基金到底该如何纳税?

  创投税收优惠新政要点难点解析

  创投和天使投资个人的税收优惠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