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罐茶知识点
1.小罐茶都哪几种茶
滇红茶,东方美人茶,小罐红茶,小罐绿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茉莉花茶、安溪铁观等都是小罐茶中的代表。
小罐装都是每罐4克,基本都是一罐一泡,有生茶和熟茶之分,不仅饮用简单、方便,更确保了每一泡茶的口感恰到好处。一罐一泡减少茶与空气的接触,能更高的保持茶性不变,尽显档次的同时,也更显尊敬,用来招待或者送礼都极佳。
小罐茶的品质上乘,价格也相比普通的市场价要高。现有两种礼盒装的有四种,分别是10罐装、12罐装、20罐装、24罐装、不同的礼盒罐装,价格上也不同。小罐茶生茶适用95-100度水温冲泡,茶水比例1:20,熟茶水温一样,茶水比例为1:40。
扩展资料:
小罐茶泡法:
1、小罐茶普洱茶泡法:以95-100度水温冲泡,茶水比例1:20,润茶两次:每次泡10秒出汤,中间间隔30秒左右。可冲泡10余次,前三泡冲泡时间建议为:30秒、25秒、20秒、以后逐泡增加5秒,依据个人口感调整冲泡时间和次数。注意每次加水,沿杯壁缓缓注水,冲泡时间为注水后的计时时间。
2、熟茶泡法:以95-100度水温冲泡,茶水比例1:40。润茶:先加少量开水,5秒后,倒出茶水。可冲泡8余次,建议第一次冲5秒,以后逐泡增加10秒,依据个人口感调整冲泡时间和次数。注意:每次加水,沿杯壁缓缓注水,冲泡时间为注水后的计时时间。可根据饮用人数和使用器皿容量,酌情增加投茶量。
3、小罐茶铁观音泡法:用95-100度水温冲泡,茶水比例1:20;润茶:先用少量开水,5秒后,倒出茶水。可冲泡10余次,前三泡建议冲泡10秒,以后逐泡增加10秒,依据个人口感调整冲泡时间和次数。注意每次加水,沿杯壁缓缓注水,冲泡时间为注水后的计时时间。可根据饮用人数和使用器皿容量,酌情增加投茶量。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小罐茶
2.小罐茶和普通茶有什么不一样
1、包装区别,小罐茶的包装盒是铝制的并且还冲加了氮气,使茶叶不会因为手指外力的接触而破损,充加氮气会使茶叶不吸味,不氧化,不受潮,使茶叶更长久的保鲜。
2、存放区别。小罐茶充加氮气可以让茶叶保持新鲜,而且包装盒是铝制的。普通茶是罐装或袋装,开封后要特别注意防潮,容易变质。
3、卫生区别。小罐茶一罐一泡符合大家一次的需求。方便携带啊,而且拿出一罐就够喝一次了,小罐茶这种一小罐,拿得比较顺手,平时招待客人也拿的出手。而且铝箔封口的,一撕就开,手和茶真正的零接触。普通茶开封后要好几次才能泡完,容易滋生细菌,没有那么卫生。
扩展资料:
小罐茶的品牌定位是高端商务茶,以供待客送礼之需,所以40-50岁左右的商务人士成为了第一批消费者,同时,这群用户也构成现有市场的主要部分。然而,新零售的目标在未来,正在崛起的年轻客群才是颠覆传统大众品牌的核心动力。确定了目标客群之后,小罐茶从全局的角度进行体验设计:
中国市面上并不缺好茶叶、好茶源,缺的是专业且贴心的茶商。小罐茶与同类产品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它好看,在于好用,通过“一罐一泡”的设计理念,教会了人们如何冲泡茶叶,重新定义了喝茶方式。
基于目标客群中的大部分人认同中国茶,但对于怎么喝却了解甚少,小罐茶独创了食品级铝材小罐,充氮包装,在确保茶叶不吸味、不受潮、不氧化、不破碎和不老化茶一泡需要抓多少量的困惑。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安徽新闻—走近杜国楹:带你发现与众不同的小罐茶
3.小罐茶广告词全部
我叫徐海玉
我是小罐茶产品中心的
我们花了三年半的时间
走遍中国茶叶所有核心产区
找齐了八位大师
做成了小罐茶
为的就是让消费者喝到真正的好茶
这八位大师来自八款名茶的原产地
传承了真宗的制茶技艺
在黄山
我们找到了黄山毛峰的
国家非遗产传承人
谢四十
我一辈子就是更茶打交道
黄山毛峰不要讲五十公里了
就是十公里都有区别
小罐茶就是用我们富溪生产的黄山毛峰
都是主杆的芽头
量很少
一天只能采个二三两
为了做出正宗的大红袍
我们找到了大红袍非遗产传承人
王顺明老师
武夷山最有特色的茶
无非不过大红袍
做一泡好的茶
很重要的是功夫
从粗制到精致
你没有一个环节可以怠慢
最后一关 焙火
就说我们小罐茶大红袍吧
我焙十二个小时的火
十二个小时我就要翻二十四遍
这里面的工夫要花多少下去
好听吗
好听就是好茶
普洱茶的发酵特别重要
所以我们找到了普洱茶
终身成就大师宗老
制作普洱茶温度湿度很重要
勐海的气候
年平均气温十八度左右
温度湿度比较适合普洱茶发酵
我做茶六十年了
小罐茶要求的质量
相当严
既是名山茶又是古树茶
用三年半时间
我们找齐了八位大师
我们这些大师
他有跟我们共同的理想与信念
如果能让大家喝一口
竖个大拇指
我想这所有的付出
都是值得的
八位大师敬你一杯中国好茶
小罐茶
大师作
4.为什么说小罐茶属于新派茶
自陆羽著《茶经》以来,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已经成为中国最具象的符号,也正浓缩着中国文化里最博大精深的部分:含蓄内敛、注重神韵、追求仪式感甚至是一种神秘感。
无论是茶道表演还是普通的沏茶,都是一道道技术门槛,以茶艺表演为例,美女正襟危坐,优雅得体,但观者会觉得被拒千里之外。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思维和用户体验来看,茶文化背后,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所形成的认知壁垒,导致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茶产生天然的距离感和不信任。
不常逛茶城的人很难辨别孰优孰劣——每家店的销售人员都会告诉你,他家的茶源自哪里,品质如何优良,喝茶应当如何讲究,脸上的笑容也似曾相识,你很难知道自己的茶叶到底买得值不值;常去的人则有固定场所,他们对不太透明的茶叶价格习以为常,能够从熟悉的茶商手中拿到“好货”,但对于他不了解的茶种,同样也会十分纳闷。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就十分费力了——茶叶的品种和工艺太复杂了,想要弄个大概明白,就得花个一年半载。对各类茶都能精通?这是行业专家都不敢打保票的事。
这就是千年茶文化下的茶产业现状,仍处于原始发展阶段。茶叶种植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区,种植总规模不可谓不大,但这种规模基础并未孕育出强势的全国性品牌。
但无论小罐茶将来如何,它给行业带来的重要价值,应该也必须得到同行们的承认。说小罐茶只是会营销,相当于在说消费者都缺乏基本的辨识能力,完全不懂得辨别其品质。
和所有有志于改变世界的新生事物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小罐茶的继续发展壮大,随着喝它的人越来越多,随着越来越多茶企同行的改变,小罐茶的价值必将愈渐显现。但在当下,有识之士应当看到小罐茶的价值,甚至应该为它点赞、鼓掌、欢呼,这样才能产生更多像小罐茶一样的创新茶企。这些优秀茶企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做好中国茶”。
国内茶文化目前呈现出两个常态,一种存在于传统茶企与茶馆的一整套功夫泡里,另一种存在于袋泡茶和瓶装茶饮料里。在消费升级的浪潮里,小罐茶作为一种全新的现象,而不属于上述其中之一。
茶是一种艺术。世上名茶万千,但想喝到真正的好茶,却不容易。小罐茶用专注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将茶文化带到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让不喜茶的人也忍不住想要一品它的味道,让不懂茶的人也可以轻易的和它“对话”,在茶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新的情感链接,茶界新派力量已经悄然崛起。
5.小罐茶八大大师是哪些
这八位大师分别为:林振传、张成仁、邹炳良、魏月德、谢四十、王顺明、戚国伟、林乃荣。
一、林振传,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福鼎白茶,福建省福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主要品种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具有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等特点。
二、张成仁,滇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云南红茶简称滇红,属红茶类。由汉族茶农创制于民国年间。产于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的临沧、保山、凤庆、西双版纳、德宏等地。
以大叶种红碎茶拼配形成,定型产品有叶茶、碎茶、片茶、末茶4类11个花色。其外形各有特定规格,身骨重实,色泽调匀,冲泡后汤色红鲜明亮,金圈突出,香气鲜爽,滋味浓强,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鲜亮,加牛奶仍有较强茶味,呈棕色、粉红或姜黄鲜亮,以浓、强、鲜为其特色。制作采用优良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烘烤等工序制成成品茶。
三、邹炳良,中国普洱茶终身成就大师。
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四、魏月德,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铁观音始祖魏荫第9代嫡孙。
乌龙茶(oolong tea),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
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五、谢四十,黄山毛峰制作技艺传承人,黄山毛峰传统制作技艺第49代传承人。
黄山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安徽省黄山(徽州)一带,所以又称徽茶。由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
每年清明谷雨,选摘良种茶树“黄山种”、“黄山大叶种”等的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六、王顺明,武夷岩武夷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
武夷山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艺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
七、戚国伟,西湖龙井茶(浙江省)制茶大师。
龙井茶,浙江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特级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2001年,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龙井茶”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八、林乃荣,福州茉莉花茶窨制技艺传承人。
茉莉花茶(Jasmine Tea),又叫茉莉香片,属于花茶,茶胚为绿茶,成品将茉莉花去除,亦属于绿茶的一种,已有1000多年历史。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为福建福州 ,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茉莉花茶是花茶的大宗产品,产区辽阔,产量高,品种丰富。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