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地理常识综合应用
1.初中地理的知识总结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5、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9、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10、地球的公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11、五带的划分:第二章:地图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
2.初中地理的重点知识
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1、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半球划分: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经纬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最东端 东经135度2分30秒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 最西端 东经73度40分 帕米尔高原乌兹别里山口(乌恰县) 最南端 北纬3度52分 南沙群岛曾母暗沙 最北端 北纬53度33分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漠河县) 2、我国国土辽阔: 陆地国土: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陆上邻国14个。 海洋国土:濒临的海洋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渤海附近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南海鱼类产量和油气产量均是最大的。 图见教材4页。
3、行政区: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图教材7页 各省级行政区名称、简称、行政中心,表教材10页。
4、人口: 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 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9人)的3倍多。
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为界,东部人口分布密集,西部人口分布稀疏。
各省区面积与人口的比较,图教材14页。 5、民族: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最多。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一些少数民族风情: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族的泼水节、孔雀舞;藏族的集体舞、藏历年;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6、地势和地形: 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大。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
各阶梯概况,海拔、地形特征见教材22、24、26页,主要看各阶梯都有哪些主要山脉(走向)、高原、盆地以及平原,以及相对位置。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是四大高原中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显著。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昆仑山与天山之间,其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纬度最高;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位于巴颜喀拉山与祁连山之间,海拔最高,也是四大盆地唯一位于第一阶梯的;四川盆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33%,加上高原,两者占60%。
山区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治理,见教材29页。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主要山脉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7、南北气温差异: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1月℃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漠河镇与海口市1月平均气温相差接近50℃。
冬季最冷地方为黑龙江的漠河镇。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夏季最热的地方为新疆吐鲁番。 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
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中国地理:可看这几方面的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
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相信经过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地理的。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
祝学习成功。
4.急求初中地理知识的运用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这是在我们中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 温带草原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年降水量降水500mm-600mm之间)正因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所以当地人们都是利用黄土直立性好而凿洞居住,里面冬暖夏凉;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凿洞只能建在比较平坦的缓坡地带;而且因为温差大早上起来要穿棉袄,到了中午穿件薄纱就行了,有一句俗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充分可以说明当地的气候。
5.高中地理知识概括
专题复习二 地球和地球运动一、高考展望1、通过地球光照图及其变式,考查学生计算时间、判断昼夜长短等能力.2、由单纯考查地球知识转向考查这些知识的应用,由单一视角切入向多视角综合考查转变.二、知识总结(一)地球知识1./x09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2./x09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低纬、中纬和高纬.南北半球划分.(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二)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①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②确定经线与经度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三)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纬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1°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四)时区与日界线问题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度.各时区内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称区时,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日界线与180º经线并不完全重合.①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某时区的区时实际上就是该地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如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采用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知道了这个关系就可以进行地方时与区时之间的换算.②日期变更线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有两类(图2):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自然界线与人为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时,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五)日照图上地方时的确定基本规律是:①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6 时 ,昏线与赤道上的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是18 时;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 12 时,和正午相对的另一条经线地方时是24时或 0 时;③从西向东顺地球自转方向经度每增加1º,地方时增加4分钟;④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地方时相同.(六)昼夜长短的计算在日照图上,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孤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弧长15º为 1 小 时.求昼长一般从晨线与经线的交点起到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止之间的弧度就是昼长 , 即昼弧÷15º = 昼长时数 ,24 小时 -昼长时数 = 夜长. (七)太阳高度角的确定①正午太阳高度在直射点为90º,由直射点向南、北逐渐降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零.②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º减去该地地理纬度与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差.三、重难点知识解析1.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特殊性是贵在它是惟一一颗适于生物生存的行星.究其原因,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因素和地球自身条件去分析.从恒星际空间看,太阳周围的恒星际空间比较有利于太阳的稳定,太阳的稳定又有利于地球生命的出现.从行星际空间看,大小行星的共面性、同向性公转特征,使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在地球自身的条件中,除从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体积、质量、内部物质运动等方面分析外,还要考虑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影响,地球昼夜更替。
6.初一年级地理知识总结
初一地理 4。
03M 初一地理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东南亚范围政区地理位置地形与河流东南亚范围中 国岛半南中马 来 群 岛马来半岛南海东南亚政区中 国南越挝老柬埔寨国泰缅甸新加坡西来亚马亚来西马印 度 尼 西 亚菲律宾文莱东南亚政区在图中依次找出各国的首都东南亚在地球上的位置东南亚地理位置北回归线(23。 5°N)赤道(0°)10°S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太平洋印度洋亚洲大洋洲峡海甲六马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马六甲海峡航线图东南亚地形和河流红河 湄公河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河公湄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河红湄南河湄公河湄公河上下游地形剖面图湄公河三角洲示意图湄公河景观繁忙的湄公河湄公河畔的水上村庄湄公河景观湄公河三角洲东南亚地形中。
初一地理学习指导 72KB 初一地理学习指导轻松学习 从容考试我们的目标是请大声念一念:常看看 勤练练 抓特点 多应用运用地图看懂,熟悉政区图,地形图,交通图,物产图,景观图,图表等读图,用图是学好地理最重要的环节我们需要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1善于观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观察河流,可按流向;看地图或模型,可沿山脉,河流或交通线等;先整体后局部……抓重点或特点观察 如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河流向中央汇集科学的学习方法2寻找规律 综合性是地理的特点。 地理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可以发现其中本质和规律性。
抓体系结构 参看《学探诊》,教材目录抓主要矛盾 如地上"悬河"主要原因水土流失科学的学习方法3对比异同同类地理事物比较,找不同。
地理复习重点 311KB 地理复习重点按重点复习,按要求做练习册和练习内容第一单元1。
1 人类认识的宇宙空间称 "宇",时间称 "宙"。宇宙的特性 物质性:天体―多样性运动性:天体系统―层次性天体系统 地月系太阳系 九大行星及卫星 八大行星及卫星 彗星: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是76年银河系 小行星: 火星和木星之间总星系 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恒星世界河外星系 普通性 地球 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中有液态水存在特殊性 体积质量适中:能吸引大气1。
2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系 聚变1。太阳的能量来源: 内部的核聚变 4个氢原子核 1个氦原子核+能量 维持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
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例:P6 2。 太阳辐射。
初中地理复习方略 116。5KB 初中地理复习方略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 朱来军 214187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说明》就初中地理考试内容及所占的分量作了明确的说明:"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掌握世界区域和国家地理特征""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约占试卷分量的30%~40%"。
可见,初中地理的复习不容忽视。然而,从每年高考地理阅卷得分统计来看,由于初中地理知识落实得不扎实,学生在区域地理考试中失分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因为某一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全题覆没",如2000年江苏省中西亚地区资源问题。
高三阶段区域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加上高中必修,选修共八本书。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将。
这个网站可能会帮助到你。
7.高中地理和初中地理知识有什么区别吗
地理呢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科目,就算你不喜欢他的话,你学会了还是可以会看地图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想去哪里与旅游呢,都是可以看地图的,看看还有多远等等.其次呢,地里实际上是最好学的一项科目,因为人脑对图像的记忆要比文字好的多了.那么怎么学好初中地理呢?
有的时候呢,记住一个地理的位置,不要想他和哪些地理区域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只需要看图,你只要知道他大概长什么样子,在图上的哪个位置上就可以了.
部分地图
还有呢,如果你在学校的时候总是学不会的话,你可以买本地图册,在家里经常地翻阅,会有很大的好处的,初一的时候,老师肯定会让你们被全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的,大概轮廓的,还有名字.所以大家只要多翻翻地图册就可以背住了,因为人体对于图像的记忆是非常快的.
还有地理中是有学气候等.学期后的话就要找他们各种气候之间的相同点.这种东西一般是有气温,降水图档.要先按温度来区分,一般是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等.还有降雨量,可能是全年少雨,或者是全年多雨等等,如果降水量每个月的差别很大的话,就是季风气候平均就是以灵气和或者是海洋性气候.判断气候就是按照这些因素来判断的.这些因素的来源呢,你只要会看降水图就全部搞定了.
无论是学习哪门功课,都是要注意自己的学习方式的,当然,学习地理也不例外,只有掌握好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才能够学的灵活.下面就是关于怎么学好初中地理的方法:
第一点呢,就是要学会使用课本,需要熟读课本的目录,因为课本的目录记录了全本书的要点,还有前后之间的联系,所以要经常地看一看,对整本书的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看书的时候需要一个字一个字仔细的看.不能漏下一点的内容而且要特别注意有图或者有表格的地方需要特别记住,因为图和表格一般在地里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考试当中都是有图或者表格出现的.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第二点呢,就是需要学会用地图,因为地图又是地理学科当中的工具,又是在生活当中能够用到的,所以通过分析图的话就可以看出来它的地理特征,原理还有成型的原因.要学会读各种的地图,而且首先要记住基本的地图长什么样子,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的就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重要分布.
上面所介绍的这两点都是怎么学好初中地理最基础的内容.希望同学们把最基础的内容都学会了,那么后边儿的提分儿也就上去了.
8.关于地理方面的知识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一) 七年级上册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1、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2、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3、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 ②咨询有关人士 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1.1 地球和地球仪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麦哲伦(葡萄牙人)游行图: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卫星照片。3、地球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2、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三、纬线和经线1、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最长的纬线)。
2、连接南、北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名称形 状长 度指示方向0度经线半圆(弧形)相 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东西方向赤道§1.2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一天(24小时)。
2、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二、地球的公转1、含义:围绕太阳不停地运转。
方向: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
2、地理意义:形成四季(春夏秋冬)。3、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23.5°N)上,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0°)上,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23.5°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5、海陆分布与气候: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地势与气候: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1.3地图一、地图的基本要素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表现形式:a.数字式 b. 文字式 c. 线段式。性质: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二、地形图的判读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4、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5、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应用学过的知识,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2.1 大洲和大洋1、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陆分布。2、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
9.如何熟练的背出初中地理的重点知识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
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
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恒星日、十太阳日; 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
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三、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关于这一点,你要多注意老师或网校中的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
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
这就是个性。具体实际情况中可能个性更具特点。
五、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在中、低纬度海区,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
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六、抓“一般”推“特殊” “一般”往往代表的是普遍现象,当这种一般现象出现了异常,就必然有其特殊性。
那么,这种特殊性的产生是必与其当地的特殊地理事物有关,从而,我们就可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太阳辐射在地理表面的分布是沿纬线分布的,根据其热量的分布状况,我们将全球化分为五带。
由此可知,等温线、陆地自然带等分布也应沿纬线分布。但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并非都沿纬线分布,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经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它们的分布还与地表形态、海陆热力性质、洋流、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
具体分析时,就看当地与其它地区之间的差异是什么?特殊的差异,也就决定了其特殊性。 七、抓“对比”找“异同” 在地理学习中,你会发现许多相似或类似的概念、原理、规律等。
理解它们较好的方法就是用图表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如同纬度的欧洲西部和北美,为什么欧洲西部是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而北美却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对照两个区的地形图,用表格来比较它们所处的纬度位谩。
八、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1. 比例尺与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换算。
2. 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3.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4. 垂直气温的计算。 5.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6.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7. 昼夜长短的计算。 8. 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9. 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九、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绘地图习惯,要求: 1. 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2. 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3. 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生物: 一、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