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学初是香港资本市场能翻云覆雨的神秘人物。他出生于1963年,1983年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后在国家商务部就职,之后又在华润集团任财务部门负责人,1997年离职后进入资本市场。贺学初认为,吉利不太可能通过IPO上市。
中文名贺学初
中国
民族汉族
1963年月日
毕业院校安徽财经大学
男
华润集团任财务部门负责人
资本运作
内地最大民营汽车商之一吉利集团的董事长李书福,和香港上市公司国润控股(0175,HK)董事局主席贺学初间的联手,无时不充满着产业和资本之间“爱并抗衡着”的张力。
2004年1月12日,吉利集团向国内各大媒体遍发声明称:“吉利集团和下属的吉利汽车,目前均未有任何在香港主板和国内A股市场直接上市之计划,关于‘吉利借壳上市’均属不确切消息,同国润控股合作是合资组建汽车产业的相关公司并不是要公开募股。”
此前国润控股在1月5日公告称,宁波人李书福全资拥有的智慧集团,以32%比例入股国润控股第一大股东ProperGloryHoldingInc,由此,李书福间接持有国润20%股权。
彼时舆论普遍认为,李书福此举标志着,他终于通过相对控股国润完成了借壳上市。
而今次吉利官方声明一出,舆论哗然:李书福不走IPO,不借壳,不募股,他要做什么?
“我想,吉利的意思是,除了跟国润的合作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上市计划。”李书福的合作伙伴贺学初如此解释道。
在李书福左冲右突的上市连续剧中,国润一直保持低调,隐身在帷幕后面的资本买家,此番终于走到台前。1月15日,身在香港的贺学初接受《财经时报》专访,语气舒缓。
“国润跟吉利一直合作得很好。”他说。
贺学初仍实控国润
据《财经时报》调查,其实,李书福借壳上市计划并未完成。因为,国润控股实际控制人仍为贺学初,而下一步的募股计划尚未敲定。
国润控股股东ProperGlory的最终受益人,分别为贺学初32%、李书福32%、顾卫军28%、周腾8%。顾卫军何许人?过去的资料说他是贺学初的长期合作伙伴,曾联手收购四海互联网(0755,HK)(后更名上海世纪控股),现任国润执行董事。周腾亦与贺有多次投资合作。“我跟顾卫军是十几年的老朋友。周腾是我的湖南老乡,也是我的好朋友。”贺学初说。
这意味着,国润的实际控制人仍为贺学初,而且未来李书福即使增持国润,也很难超过ProperGlory占国润的60.8%的股比。
在这一格局之下,贺学初仍然牢牢控制着国润的航向,而李书福此番入股国润,不过是组建合资公司吉利国润之后的又一战略推进而已。
据了解,李书福入主国润花的是真金白银。他“出血”的同时意味着,原第三大股东周腾套现ProperGlory17%股份,原第四大股东王兴国套现ProperGlory15%股份。贺学初和他的朋友们小小地赚了一把。
一个提供产业概念,一个搭建融资平台;一个在聚光灯下扛着产业大旗赶路,一个在幕后大赚快钱。在这一“李-贺联姻”模式之下,李书福与贺学初彼此的谋略相长,上演一出好戏。
“目录”:李书福留了一手
虽然,被誉为中国汽车工业5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李书福孤身执掌民营轿车企业,注定比国有和合资的轿车厂家多历艰辛。
作为第一个拿到国家经贸委轿车《目录》的民营企业家,李书福有风光,也有辛酸。生产轿车对资金需求胃口极大,可是,银行贷款——难,A股IPO——慢,H股IPO——门槛高。剩下两条最有效的融资渠道,一是借壳上市;一是卖股权。
2003年4月上海车展的时候,李书福还在高调宣称欲IPO上市,非典之后声音减弱,下半年传出吉利欲借壳全柴动力(600218),随后又“辟谣”说不在国内A股上市。李书福一直左右摇摆。
只有2003年2月,李书福与贺学初签订的组建吉利国润合资企业意向书在各种传言中延续下来。
合营公司注册资本1.08亿元总投资额2亿元。吉利集团以浙江吉利汽车的净有形资产作价出资,国润控股的全资子公司Centurion以现金出资,双方持股比分别为53.2%及46.8%。
根据合资企业协议国润承诺可在两年内使现有2亿元投资总额增至15亿元。如果国润行使此扩展权,吉利承诺愿意把旗下所有的汽车产业,即上海基地、临海基地、路桥基地、发动机厂、变速箱厂、销售公司及汽车研究院等,逐步注入吉利国润。届时,吉利国润便拥有包括美日及优利欧等五款汽车型号的产销权,未来5年的总产量可达61万辆。
而目前据贺学初确认吉利国润的投资总额已增至16.5亿元,吉利名下除了“吉利豪情”以外美日、优利欧等车型的产销权都收入合资公司。
但李书福还是留了一手。2001年11月10日,吉利豪情汽车的吉利牌JL6360型轻型客车出现在国家经贸委发布的第六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曾经引起汽车业震动,被誉为“汽车工业向民营资本开放”的标志,这张“牌照”被不少圈内人视为是李书福名下“最值钱资产”。
而此番入股国润,吉利宣称下一步既无意IPO,亦无意“借壳”,急于找钱的李书福还可以怎么玩?业内人士分析,不排除如果李书福拿着这块“牌照”寻找另一买家的可能。而这个“第三者”,很有可能就是像顾雏军那样正急于进入汽车业尤其是轿车业的资本玩家。
对此,吉利方面对此未有正式回应。让业界迷惑的是,依照李书福的个性,他会这样铤而走险吗?
他的合作伙伴贺学初对他是如此地称道:“李书福确实是一个很伟大的实业家,他的脑子里只有汽车。”还对《财经时报》说,他不相信李书福愿意放弃在产业上的控制权。
股权:贺学初的控局之道
“李书福不会直接上市的,他说的‘公开募股’是指IPO。除了跟国润的合作以外,吉利没有其他的上市计划。”贺学初不紧不慢道。谈及吉利模棱两可的声明,贺在电话里说,他一贯主张,“一个公司名下的产业,只能有一个渠道”。
贺学初认为,吉利不太可能通过IPO上市。因为吉利集团至今还不是一个规范的股份制公司。至于前段传出的欲通过全柴动力“买壳上市”,现在也终止了。而吉利与国润的合作是否可看作“买壳上市”或“借壳上市”,贺学初说,他对这个“本身就是一个不专业的术语”不做评价。至于将来是否募股,贺说,“对将来的事,他不做评价”。
事实上,贺学初早在2003年2月与李书福签订合资意向书时,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战略。
贺学初说,从上海世纪控股到国润控股,他先后青睐两个高增长的产业——房地产和汽车。他把国润定位为“投资于汽车产业”。
与吉利合作之前贺学初还曾接触了国内两家汽车企业,最后挑中了吉利,部分原因是因为看中了吉利拥有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的核心技术,这使得吉利造车成本大大降低。在贺学初看来,已经存在100多年历史的汽车工业并不是一个高科技产业,外型和内饰都可以花钱买到国际一流水平,关键是一个整车生产的系统工程。
“我对今后合作的希望是:希望吉利的整个汽车产业都能注入国润控股。如果合资政策允许的话,希望增持吉利超过50%。”贺学初并不掩饰他的“胃口”。
他也不掩饰对李书福的期望:“他很有激情,得到媒体赠给的很多‘雅号’。但是他也是非常谨慎和非常有把握地去做汽车。”
如果“汽车疯子”李书福是一匹激情四溢的野马,那么说话慢条斯理的贺学初,应该算一驾谋虑深远的马车。这驾马车自始至终强调“惟一性”:“是国润引导了吉利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吉利也是放弃了其他追求者,才选择了国润这个惟一途径”。
对于出现“第三者”的传言,贺学初没有直接评价,只是笑言:“假如李书福还要出让股权,那是否意味着,他要退出汽车工业了?可是,这是李书福的个性吗?”以吉利国润53.2%∶46.8%的格局,李书福并无股权出让空间。
下一步棋:募股?
“如果李-贺联姻不闹翻的话,国润控股下一步棋还是募股。”业内人士分析说。
吉利发展汽车产业需要大量资金,而上市无疑是解其饥渴的最便捷途径。
吉利汽车宁波厂年产量为5万辆,2001年卖出1.7万辆,主要是两款经济型汽车美日及优利欧,零售价约为5万元及7万元。照此计算,吉利汽车最主要产业部分其营业收入不过12亿元。并且经济型轿车提价空间小,毛利率又低于国内多数轿车生产企业。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刘世锦博士估计,国内汽车生产业的利润在30%-35%照此计算,李书福在合资之前每年能赚到的钱不超过3亿元。
偏偏,李书福的胃口还在扩大。仅吉利国润合资意向中表明,吉利2003年预计产量为4万辆,未来5年目标要达到年产量25万辆。李书福下一步融资怎么走,并没有太多选择。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2003年9月报道,国润将以每股0.72元,发行近6亿股新股集资,用于收购吉利位于宁波及上海的工厂和其他资产,并且估计国润可能会易名,长远亦有助吉利借此发行新股及注入资产。此后,国润果然集资约4.6亿港元投资吉利。
此前,有投资圈内人评论贺学初的投资思路是:寻找那些长年亏损、业绩转变无望的壳,先稀释原有大股东持股比例,通过协议大比例折让认购大量新股,获得绝对控股权,再加入新投资概念,待股价爬高,再大折让减持套现。贺先后参与或主政国中控股(0202,HK)、上海世纪控股(0755,HK)、国润控股(0175,HK),均显此类路数。贺学初下一步棋是否募股只是一个不需要太长时间就可以验证的问题。
个人财富
贺学初先生位居福布斯2010中国富豪榜第48位。
10月28日,《福布斯》杂志发布了“2010福布斯中国富豪榜”,贺学初先生以身价120亿人民币位居第48位。
参考资料1.精彩页(或试读片断)·浙江新华书店网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