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诵芬,1930年2月4日生,江苏苏州人,飞机设计专家,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美国宇航学会会员,被誉为“歼8之父”。
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诵芬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
2021年11月3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文名顾诵芬
中国
民族汉族
江苏苏州
1930年2月4日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科研工作者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科研成就
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在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抓住初级教练机失速尾旋特点,通过计算机翼环量分布,从优选择了机翼布局;消化吸收国外机种的技术,利用国内条件,创立超音速飞机气动设计程序和计算方法;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的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
1956年,设计“歼教Ⅰ”飞机突破机头进气型式,在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为该机一次设计成功作出重大贡献;“歼教六”飞机的设计抓住初级教练机失速尾旋特点,通过计算机翼环量分布,从优选择了机翼布局;消化吸收国外机种的技术,利用国内条件,创立超音速飞机气动设计程序和计算方法;对“歼八”飞机的设计,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其性能全部优于原准机。
1964年,开始领导歼8飞机的气动设计工作,并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
1976年,开始参与歼8Ⅰ型飞机的设计工作,1985年正式定型。
1981年,又任歼8Ⅱ飞机的总设计师,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
1984年6月,歼8Ⅱ飞机试飞成功,不久投入生产。
1988年起,他领导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在国内首次实现不稳定飞机的飞行。
1990年起,领导高性能远景飞机的概念研究。
2009年2月10日,顾诵芬在中国航空工业大型电视专题片《龙腾东方》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国产大飞机将于2016年实现首飞,中国完全可能在2012年-2016年之间造出与空中客机A320、新一代波音737飞机抗衡的大型客机。[1]
论文
顾诵芬曾发表过《设计超音速高性能飞机中的一些气动力问题》、《关于航天飞机研制和发展的综述》、《2000年前后歼击机的发展趋向》等论文。
著作
截至2018年1月,顾诵芬已出版6个系列、100多种图书。数十份涉及通用航空、轰炸机、轻型多用途战斗机等多机种的研究报告、咨询报告和建议书。
顾诵芬,飞机总体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顾诵芬,航天航空科学技术(航空卷),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顾诵芬,师元光,我的飞机设计师生涯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1。
顾诵芬,史超礼,世界航天发展史,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人才培养
顾诵芬院士德高望重、甘为人梯,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学术传承,培养出以1位科学院院士、3位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航空科技领军人物和支撑我国第二、三、四代战斗机发展的技术队伍。
荣誉表彰
时间 | 所获荣誉 |
1991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94年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21年 |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
社会任职
现任全国人大常委。
人物评价
顾诵芬如振翼高飞之征鸿,目光始终向着远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评)
头发花白,精神矍铄,一副眼镜平添几分儒雅,平和微笑又多几分亲近。(法制网评)
咏世德之俊烈,诵先人之清芬。顾诵芬人如其名,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对祖国诚挚的爱,诠释了什么叫赤子之心。他的嘉言懿行,有如春风化雨,激励着后辈们不忘初心、奋勇向前。(中国经济网评)
由于对歼8系列飞机的重大贡献,顾诵芬被誉为“歼8之父”。(凤凰网评)
参考资料1.歼-8Ⅱ飞机总设计师顾诵芬——三上云霄为征鸿·新华网
2.祝贺!顾诵芬、王大中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人民日报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